飛越半個地球治療口腔癌 患者讚:值得

【記者鄭惠珠彰化報導】37歲的中年男子彼得在巴紐(南太平洋)被診斷罹患晚期舌癌,經過在巴紐首都的醫院近半年的化學治療無效。因為六個小孩最大的才10歲,最小的才2歲,為了活下去。因此,飛越半個地球來到彰基醫學中心接受口腔癌權威總院長陳穆寬教授的手術。手術後10天就順利出院,切掉的舌頭經過顯微手術修補重建,能正常的進食與說話,彼得一邊喝著奶茶,大讚飛越半個地球來台灣治療真是太值得了。

口腔癌居全球死因第7名,台灣菸、酒、檳榔的盛行,高居男性十大死因第4名,最常於59歲左右的青壯年時期罹癌,是國人十大癌症發病率排名最年輕的癌症。彰基醫學中心在國際口腔癌權威總院長陳穆寬教授的帶領下,每年收治約500例口腔癌患者,其中很多是第四期(末期)患者,末期患者手術後5年存活率高達59.4%,遠優於全國醫學中心平均水準。

陳穆寬總院長指出,以他近30年的治療經驗,即使是第4期的末期患者接受根治性的手術切除及重建等治療,5年存活率都能高達59.4%,所以治癒病人已經不是太大的問題。同時為了保持外觀、吞嚥和說話功能,近幾年大力發展重建手術,甚至加入最新的3D列印技術,讓病人開完刀儘可能沒有外觀及功能上的改變。早期的口腔癌只要簡單的切除,不會有外觀或功能的改變,治癒愈率可能高達9成,晚期的病人若是治療造成外觀改變、吞嚥或語言功能的受損以及體力衰退,很可能就不能夠繼續工作而讓全家生活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