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首創資優生跨校遠距共學

【記者吳峙嵩高雄報導】為讓偏鄉小校的資優生,也能享有特教資源,教育局與屏東大學合作「資優學生獨立研究跨校遠距共學計畫」,透過跨校遠距共學,提供未設資優班學校的資優生,同樣得到優質的教育環境,沒有遺珠之憾。

「資優學生獨立研究跨校遠距共學計畫」成果發表與會師生合影。(記者吳峙嵩攝)

教育局與屏東大學22日在鳥松區的大華國小,舉行「資優學生獨立研究跨校遠距共學計畫」成果發表,一位大華國小學童,與莒光國小的三名學生,透過網路遠端連結,展開跨校遠距較學課程,使得沒有設資優班的小學,也能享有設有資優班學校的特教資源。

教育局副局長黃盟惠指出,高市率先啟動「資優學生獨立研究跨校遠距共學計畫」,確保每個資優生都有機會接受適性教育,他們就像一顆珍珠,都不會被遺落,讓引領學習的教師,能發掘學生的天賦,引導正確的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未來更能發光與發熱。

她強調,資優天賦也需要被激發,而且更必須走出去,不僅跨校合作,未來更進一步跨縣市、甚至跨國展開合作,提供資優生更好的潛能開發。

接受教育局委託計畫的國立屏東大學侯雅齡教授,建構資優學生同步遠距教學模式,112 學年度高市三所設有資優班的學校,包括大同國小、正興國小與莒光國小,以及3所沒有資優班但有資優學生的學校,分別為文賢國小、三埤國小及大華國小共同參與,在獨立研究課中,採用同步遠距教學。

侯雅齡表示,在國小階段的資優生,小小身軀卻藏有老靈魂,這項計畫即是為偏遠地區資優生,啟動新科技融入資優教育服務型態,同時採跨校實施資優課程,提供專業師資與同儕互動機會,支持資優學生發揮潛能。

她也高興的預告分享,今年8月1日起,教育部將成立中央輔導團,就設在屏東大學,代表南台灣縣市在推動特殊教育方面,許多規劃具有前瞻性,獲得中央的重視,為資優人才培育開創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