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風雲-清水溝溪﹝上﹞

雖然「保護環境不是政府、或少數人的專利」已不是新觀念,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國內第一個民間保護環境運動的心酸史,竟是五百個小朋友寫下的。身為「被保護者」的清水溝溪,大概也從沒想到自己會出這個風頭,如今,連一處避風保育館也無盡期興建、悲哀呼?。

它位於南投縣鹿谷鄉,是濁水溪的小支流,只有短短十三公里,流經的永隆、秀峰、清水、瑞田四個村莊,居民加起來不到八百戶人家,而且全部務農為生,毫無工業汙染之虞。溪中,石臏、鯽、鯉⋯⋯活蹦跳。這個「心酸史」是怎麼回事?話是由一個愛管閒事的外來客『封山禁魚』說起。

民國七十年十月間,一個頭髮斑白、體型瘦小、長相斯文的釣魚客,由秀峰村一路到了清水溝溪邊,擇好地點一坐,準備和溪中游魚耗上一天。

他是竹山國小的老師羅兆陵。以往他只就近在竹山的小溪釣魚,直到聽說鹿谷鄉的清水溝溪游魚處處,才不惜多花半個鐘頭騎摩托車來到此地。果然坐下不久,立刻有一尾三十公分長的大魚上釣,十分過癮。就在他釣得起勁時,遠處橋上有人向他招手示意,告訴他不准釣魚。他被弄得莫名其妙,趕忙問清原由。原來是正逢村中六年一次的建醮大拜拜,在此段時間,村民有「封山禁魚」不准殺生的習俗。這位每周不釣幾次魚,手都會癢的人,只好問明何時「解禁」,忍痛告別溪中眾魚。

羅兆陵老師說,解禁日子一到,他想,這下總可以大顯身手了吧!周末一大早,他拿起釣桿、匆匆回到上次釣魚處,眼前景像卻令他傻了眼,原來早有背著電瓶的人捷足先登,正在「大開殺戒」。羅兆陵只好另尋地方。他沿溪而行,卻一路發現電魚者的行跡。往後他又到此釣了幾次魚,更發現,除了電魚,毒魚的也大有人在。

「電魚時,大魚小魚一起遭殃;毒魚更可怕,把氫酸鉀往水 一撒,不僅附近的魚全嗚呼哀哉,藥順著水流而下,泱及的範圍更大」,羅兆陵回憶他當時「心 」七上八下的想法「毒死的魚通常是開腹去腸,用鹽洗淨後食用,吃多了會不會傷身?毒魚的人固然是自做自受,但若不知情者誤食⋯⋯」。

他愈想愈心寒,加上與小朋友想處了卅年,想到自己苗栗老家,也有這麼一條河,小時候過溪還得擔心踩到魚呢,萬一將來孩子發現「溪有魚」都變成大事一樁,豈不可悲?於是他把腦筋動到孩子身上,一定得採取些行動,他想。正好位於溪邊的秀峰國小校長林金和及當年的學區家長會長陳良安,林校長是他以前的同事,因此,他找林校長商量,兩個五十幾歲的大人吱吱喳喳地討論一番,把腦筋動到了秀峰國小兒童們的身上。
「孩子最純潔、有同情心。」羅兆陵說「當時我想,先激起孩子的愛心,讓他們願意主動保護溪魚,再讓孩子影響大人,要大人出力阻止電毒魚的人。

羅老師進一步想出讓孩子出零用錢買魚苗、放流清水溝溪的點子。「孩子會覺得溪的魚是自己的,更有責任去保護。」他說。他們並聯合附的瑞田國小,共襄「買魚、放魚」盛舉。

教美勞的羅老師還為此寫了首童詩,配上插圖,做為宣傳。圖中有青翠的山和長長溪流,許多五彩繽紛的魚悠遊溪中。買什麼魚放流呢?「就像那幅畫吧,讓它變成一條彩色的溪流。羅老師靈機一動,建議買各種色彩鮮艷的鯉魚。

對「外人」不好意思「買魚、放魚」中,最興奮的是該算是小朋友了。大家熱熱鬧鬧地捐出零用錢,總共不到五百個學生,卻買了將近一萬條單價二元的魚苗。

七十一年一月十九日,大清早二個學校就喧騰起來了。每個孩子都端著早備好的盆兒、桶兒, 面放著自己心愛的魚苗。在往溪邊去的路上,「你出十塊只可以放五條,我出廿塊可以放十條」、「我要放這一條比較亮的」⋯⋯討論聲不絕。

「那時候覺得很好玩,魚苗很小,用手撈出來,很怕把牠弄死了。」現已畢業瑞峰國中的陳錦煌說。孩童放流魚苗一舉在村中傳開來,大人也談論此事,羅老師眼看這是向大人「下手」的最好機會,就在兩位校長陪同下,開始奔走於村中各角落,要大家幫助孩子保護「他們的魚苗」,若見到有人電、毒魚就吹哨子制止。

不久,全村子都認識這位每天往返於竹山、鹿谷的羅老師,知道他到處與人聊天,並趁機告知要保護河川。「雖然羅老師從不把自己當「外人」但人們這些土生土長的看他那樣熱心,自己再不管管,真不好意思。」一位住在瑞田村橋邊的村民說。村民遂紛紛起來,並聯合了四村村長,向鄉公所申請將清水溝溪列為保護區,竹山鎮德山寺的住持也答應羅老師不定期在溪中放生魚蝦。

三個月後,清水溝溪通過為河川保護區。一個個依漁業法規定,寫著「不准電、毒、炸魚和使用超過一尺的手抄網捕魚,否則移送法辦⋯⋯」的牌子在村民聚會的場所及溪畔各處立了起來。〔待續?〕

〔南投縣新聞採訪中心主任 陳良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