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縣8原鄉保育隊 橫掃全國半數獎項

【記者范家豪屏東報導】屏東山林廣闊,與土地共生共存的原住民族,光是縣內登錄的部落聚落建築群就有3處,更有多處遺址仰賴族人維護重見天日。屏東縣政府爭取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土地古道遺址、生態及環境調查維護計畫」經費,聘用在地族人65人,去(112)年縣府與牡丹、三地門、春日、瑪家鄉公所等5單位榮獲原民會評鑑績優,囊括全國一半獎項。
「用部落的人,做部落的事」原民處副處長蔡文進指出,早期原住民就是靠兩條腿在各部落穿梭,因此有許多「古道」,有的還存在,有的已成遺跡,縣長周春米上任後,指示縣府團隊發展更細膩的山林產業,而保育隊巡守山林,維護原民傳統遺址及生態資源,就部落文化情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未來推動部落生態旅遊也有幫助,讓愛好山林的朋友親近山林,進而發展永續且可獲利的觀光資源。
牡丹鄉東源森林遊樂區是該計畫維護場域之一,同時也是屏東縣首座部落型態的環境教育中心,保育隊揹起割草機、帶著砍刀,一行人開始繁雜的除草工作,隊長邱以理Giu指著哭泣湖旁的台灣特有種植物「水社柳」說,在部落工作就像回到小時候在山林玩的心情,周遭都是熟悉的景色,透過田野調查,尋找遺跡更認識故鄉,隊員們也會利用時間進修,取得導覽人才資格。
位在春日鄉的舊歸崇部落,保存排灣族群大範圍石板屋遺址,得以遙想先民的生活景象。保育隊入山維護之前,以米酒和檳榔進行祈福儀式,告知祖靈族人回來了。隊員表示,歸化門社遺址有400多年的歷史,也是前往浸水營古道途經的重要部落,整理時不會進入家屋區域打擾,只會將周遭過於茂密的草清除,讓遺址重見天日。

春日鄉隊員與部落村民合力修復石板屋。(屏縣府傳播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