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首次人工環境下成功繁殖六斑二齒魨

國立海科館飼育再傳喜訊 潮境智能海洋館內可目睹難得一見的魨幼仔稚魚

【記者張毅基隆報導】國立海科館養育的海洋生物,近期又傳喜訊,被飼育在潮境智能海洋館的河魨媽媽(六斑二齒魨),今年初無預期的產卵,在飼育人員悉心的照料下,六斑二齒魨卵從孵化到幼仔稚魚的成長,以將近二個月的時間,成功健康的長大,超級可愛的六斑二齒魨可以出來見客了,這也是六斑二齒魨首次在人工環境下,台灣首次繁殖成功的案例。
海科館指出,六斑二齒魨又名刺規、刺龜、氣瓜仔、氣球魚等,體型呈圓筒狀,全身布滿棘刺,一遇到危險時,就會奮力吞水膨脹身軀,有著可愛討喜的模樣,是許多人喜愛的海洋生物。特性是在幼仔稚魚時期,都在海洋上層隨著洋流生活,成魚才會回到較淺的岩礁海域,所以人們很難看見幼魚時期的樣貌。
六斑二齒魨在潮境智能海洋館飼育人員照料下,不但產卵,並經細心照護產出的卵與孵化後的寶寶,難得一見的幼魚樣態與可愛模樣,民眾有機會在海科館潮境智能館看到。
六斑二齒魨的受精卵呈現透明、圓球狀,並會漂浮在水中,卵粒粒粒分明像是珍珠粉圓般還帶有彈性。國內之前沒有六斑二齒魨繁殖的紀錄,海科館的飼育員僅能憑藉著過往飼育、繁殖其他生物的經驗,小心謹慎地呵護。照顧河魨寶寶的過程,非常繁瑣與辛苦,由於不是所有的卵,都能順利孵化,需要用肉眼仔細判斷卵是否健康,並將不健康的卵汰除,避免影響健康卵的生長;而卵孵化的過程中,需要打氣維持水流,讓卵保持在水中漂浮;此外,卵的發育及魚苗生長狀況觀察不易,飼育員更需以顯微鏡才能觀察、紀錄其生長過程。而過程中最困難的是要準備什麼樣的餌料餵食這些感覺什麼都不想吃的河魨幼魚,讓飼育員不斷的摸索與進行研究。
海科館產學交流組主任陳麗淑表示,海科館研究人員與飼育人員絞盡腦汁,憑經驗判斷及以各種現有的餌料生物著手飼養,並在有限時間內查詢文獻,甚至與國外學者交流。有趣的是,在與日方學者交流中,雙方觀察到的是,河魨媽媽基本上餵什麼吃什麼,可說是不挑食也是非常貪吃的海洋生物,但稚魚在日方經驗是不挑食,但台灣河魨寶寶卻有嚴重的「挑食」現象,也讓照護的飼育人員傷透腦筋。為避免食物太單一、導致河魨寶寶營養不足,海科館飼育人員更到野外採集螺類、藻鉤蝦等不同餌料生物,且一天餵食五、六次以上,才終於成功讓河魨寶寶願意吃下各種食物,而能順利與健康成長。
館長陳素芬強調,每個生命的成長都不容易,背後有著辛苦的父母親或悉心照護的保姆,海科館這次成功飼育出六斑二齒魨寶寶,讓民眾有機會目睹難得一見的幼魚樣態與逗趣的可愛模樣,歡迎民眾把握機會到海科潮境智能海洋館海洋中心與河魨寶寶相見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