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多內容請看靜思園地電子報 https://www.jsnews.org.tw/
佛法傳到現在已經二千五百多年了。佛陀出生在人間,當時雖然貴為太子,卻很關懷自己的國人;等到他慢慢長大,看到社會人群的苦,還有貧與病……愈是深入人間的悲苦,他愈感受到有形的物質無法解決人間的苦難,於是起一個心念,要去尋求真諦。
如何才能啟發人人的心?如何喚起人心的平等大愛?如何徹底解決人間的苦難?有力量的人如何去庇護弱勢的人?如何讓人人都能通徹道理……這促使他想去求法、說法,希望把人心帶上正確的方向。
今年歲末祝福,看到每一場入經藏的菩薩都好整齊;師父天天說法,弟子們則是天天薰法——大家都很精進在聞法、薰法,體會人間真諦道理,尊師也重道,真的是很美的團體。
大家都是菩薩有緣人,期待這個菩薩道場能集合更多人,虔誠薰法;人人把法聽進去,互相勉勵,互相分享,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強淨化人心。
我很感恩慈濟人很精進,他們在社區裡舉辦讀書會,邀約左鄰右舍來到家裡讀書,讀了之後,了解師父所說的經、了解佛法精神,他們又相互分享聞法後的改變……
這就是「淨化」——將慈濟人帶來我們家,從自己的心開始淨化,進而影響我們的子孫、鄰居;大家用各種方法聞法、說法、傳法,再與人分享,則從家庭到社區到處都是法。
我們一定要相信,社區裡只要有經、有虔誠的人會合,虔誠聞法、分享法,那個地方就有護法。想要人間平安,就要善法普被;當善法真正普遍在人間,則護法神都會在我們的周圍守護,社會自然平安。
知法、行道在人間
菩薩,就是覺有情人。經典記載,佛陀為了一大事來人間,他一輩子說法,就是為了講《法華經》、說菩薩法而來,希望教導眾生行菩薩道。
而菩薩長什麼樣呢?就是現在坐在你的隔壁、你的前後……這些莊嚴的菩薩,人人在這裡專心聽法,回去社區就能夠布達、聞法、傳法……
人間要平安就是要「法」,法在人間、菩薩行在人間,先淨化自己的心,再去淨化人人的心;不僅淨化無明煩惱,還要共同為苦難人付出,讓人人知道法、行道在人間。
有人弘法的道場,就有護法在庇護。感恩各位菩薩會合愛的能量付出,日日造福、日日行善、日日有福,這就是我對大家虔誠的祝福。
(人間菩提20221230整理/洪淑芬)

【靜思在人間】學做大地園丁
撰文/陳金國(花蓮)
臺灣各縣市的廢耕地越來越多,原因不外乎務農太辛苦,工時長收入又少,何況農業是看天產業,除了易受天候影響外,還有市場及保存等等考量,但農業也是民生產業,所謂「人是鐵,飯是鋼」,人餓了心會慌,就會失去主張。
◎廢耕地復耕 照顧好心地
慈濟的農禪生活,始自師媽(上人的俗家母親)購置了一畝半的農地給精舍耕種維生。有了這一畝半的農地,開展出精舍「自力耕生」的農禪修行;從附近的農地,慢慢地承租或購置。現在精舍附近,常可見到常住師父耕作種植的身影。
由近而遠,有大家熟知的壽豐志學農場、苗栗的三義茶園,或臺中的東大園區、苗栗靜思園區等等,都有規劃種植稻米、茶樹、藥草,或菴摩羅果(俗稱油甘果)等。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為了地盡其利,慈濟科技大學內也有了苦茶園、紅毛榴槤(註)園區。
土地若種下果樹,就如種下希望,好好耕耘,自然果實纍纍;如果什麼都不種,就會雜草叢生,成了荒蕪之地。心地也是一樣,善惡一念間,若沒有好好照顧心地,一旦惡念橫生,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是百年身。

◎雜草叢生 有礙果樹
慈濟科技大學紅毛榴槤園區,面積初估2至3甲,地面寬約60公尺,縱深則約莫在250公尺以上,背有中央山脈,四周大樹環繞。
趁著晨曦,天氣尚微涼之時,一行人於清晨五時三十分,即投入趕工拔除芒草。在拔草的當下,發覺芒草還不長,再加上是土石地,生根固著不易,稍加用力就能連根拔起;如果遇到頑強抵抗,雙手一起用力,還是可以手到擒來。
比較高大的芒草,已有及肩的高度,而紅毛榴槤大約在100公分左右,遠不及芒草長得快;可想而知,假以時日,必將掩蓋過果樹,影響光合作用、營養或露水的吸收。

◎煩惱即菩提 雜草護生態
八時左右,陽光越來越猛烈炙盛,原本大面積的樹蔭,不斷限縮,只剩樹下處。當聽聞叫喊「身心寬暢」時,抬頭望向遠處,心情輕鬆許多。已拔除泰半了,再稍加努力,應可如期完成。
有位師兄說:「單是拔芒草,其他的草不拔,很快也會影響到果樹,與果樹『搶地肥』,應該連草也要拔除。」
「這樣反而不好!雜草固然會搶地肥,卻也在幫忙涵養水分與水土保持。甚至還有固氮或碳循環等作用,形成一種自然生態,這叫自然農法。如三義茶園之所以能恢復地力,也是採取這種農法。」我解釋道,「至於雜草部分,您看那位師兄用割草機在割草,要將割下的草留作堆肥,以養地力。」
「這裡很平坦,不會土質流失,哪需要雜草來水土保持?」
這時,歐栓玉師兄說道:「雨水與土壤接觸後會形成泥漿,隨著水流往低處,土質就會不斷受到沖刷流失了。」
看來,雜草雖然惱人,若能適當的抑制與利用,也能發揮良能。

◎戒德成就 淨因增長
於雜草地,要顧好紅毛榴槤也要有方法。當果樹尚小時要護其根部,在周圍半徑約50公分處,挖個圓形護溝,約莫20公分深,讓水分蓄足,再將拔下的芒草鋪設其上,以利遮陰保濕。唯芒草的根部必須稍加凹折,避免直接觸地。
一般來說,樹幹長到一定高度後,根部發展得差不多深,就不會受到雜草的影響,反而會抑制雜草的生長。
人若能守戒,就會有戒德,就像果樹有護溝。戒,是防非止惡;身心清淨,自然福智莊嚴。

◎青山無所爭 福田用心耕
拔完芒草後,眼望整個園區,每棵果樹橫向與縱向、間隔及距離都整整齊齊,不用多想,就知道這是「慈濟人文」的生活化。
時間近上午十時,大地的園丁,以大地為福田保護大地,也要保護心地,因為大地平安,眾生才會平安。
人人都可以學做大地園丁,不要讓大地廢耕,心地荒蕪。
註:刺果番荔枝,新馬一帶俗稱紅毛榴槤。雖然別名裡有「榴槤」二字,但不具臭味,分類上與台灣所產的釋迦(即番荔枝)相近。果肉呈乳白色,酸甜多汁,種子黑色,散在果肉紋理中。(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夾縫中的力量 淚水中的感動
圖文/施哲富
這一天,我和輔具平台師兄們一同前往布袋新塭送醫療床,在這過程中,讓我有了深刻的感觸。
申請醫療床的照顧者郭小姐,是案主的女兒,而案主已在醫院住院接受治療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這天早上,他終於能夠搭乘救護車出院返家。

前一天晚上,我和莊聰敏師兄約好隔天前去送醫療床,滿心期待醫療床的到來,能夠緩解郭小姐一人照顧父親的困難處境;不料,事情的發展出人意料,我從最初的期待到失落,再到最後的感動,心情有如洗三溫暖般。
一開始,當醫療床送達後,發現床太大,無法通過房間狹小的門道。即使有萬般無奈,我們只得向郭小姐詳細地說明情況,並承諾未來有回收到較小的醫療床時,再為他們送過來。郭小姐聽了我們的說明後,可以明顯感受到她失落的心情。
為了將醫療床送進房間,幾位師兄們想方設法,忙碌了近半個小時,只差沒將醫療床拆開;正當我們準備放棄之時,黃洧盛師兄振奮大家,提議再試一次。他和陳勇成師兄在前面拉,莊聰敏師兄與我在後面使力地推,眾人用盡全力,將重達150公斤的醫療床盡量抬高,並以推、拖、拉、抬的方式,最後才成功的將它塞進了房間。
雖然房間的木門框,因為擠壓而損毀了一角,但興許是感受到志工們的鍥而不捨,在郭小姐頻頻的道謝聲中,我們隱隱約還能看到她那泛紅的眼眶。志工們儘管筋疲力竭,但在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中,內心卻是充滿了感動。
證嚴上人《三十七道品講述》──五力
信仰宗教,除了使我們看開人生外,還要讓我們產生善根,就是根還要扎下去。學佛就是希望能撥開人生的是非,何況是心理的作祟,更要加強去除;看開道理,有了信根,還要把信根往下扎深,才能加強信心的力量。除了相信他人,我們也要相信自己,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沒有我不原諒的人,沒有我不信任的人。
若能有「普天三無」,心理就能很健康,自然能相信人、寬諒人、愛人;反之,若對人有疑心,就無法愛人、無法原諒人、無法相信人。若否認世間的一切,對自己的信念就動搖了,所以學佛要堅定信根。「善根雖生,惡猶未破,更須修習,令根增長」,壞的觀念還沒完全洗滌,所以應該再進一步修習,好好鍛鍊自己。一定要增強善根的力量;就如農夫耕田要施肥一樣,肥料也有分別,顧葉或是顧根,有不同的方法;我們現在應該下的是顧根的肥料,使善根增長,自然惡就會破,信根要加上信力,多一分信心,就減一分疑念。五力就是加強根的力量;有根無力,無法成就道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