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多內容請看靜思園地電子報 https://www.jsnews.org.tw/
昨天用一天的時間來回高雄、臺北,打破了我這一輩子的紀錄。這都是為了一大事因緣——在高雄舉辦的《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演繹。
這場「無量義經法髓頌」,是一種人文教育,因為《無量義經》是慈濟的全部精神。
年輕時,我曾將這本《無量義經》慢慢地抄、慢慢地寫,就像海底摸針般,將藏經裡的道理一一找出來;後來成立慈濟,慈濟精神理念就是從這部經典而來,慈濟菩薩道也是憑藉著《無量義經》一路走來的。
因此,昨天我專程從臺北南下,為的就是去參與高雄慈濟人入經藏演繹。
這一場《無量義經》精髓演繹,臺上、臺下上萬人異口同聲唱誦,人人以整齊劃一的語言、身段表達出內心的虔誠。
許多九十多歲、八十多歲的老菩薩,平時在社區鄰里中落實付出,此時不分年齡會合起來,在這一場法髓頌裡用身段表達出內心虔誠的那分美——這就是淨化人心,就是教育!
以真誠心會合,共達合和互協之美
「經者道也,道者路也」,數十年來,慈濟人在菩薩道上步步前進,即使步入老年了,他們還是沒有放棄,不斷在社會人群中接力付出,一代傳過一代……
還記得二十七年前,慈濟到泰北去為國民政府孤軍和遺族展開「三年扶困計畫」,當時看到泰北的畫面,感覺苦難人偏多;山上沒有路,慈濟人用心去開路、踏實去鋪道,用心、用力、用行動鋪出一條大道,只要我們走過的地方,都很成功的讓大愛村一一完成,慈濟在當地所援建的學校也已經有一百多所……
所以說來,我們的社會只要人人不分年齡、不分階級,合而為一個大團體;人人有心做好事,人人都很有誠意,再困難的事情都能很自然的成就。
就像這場經藏演繹,一萬多人要從各地集合起來,共同完成整齊劃一的畫面,談何容易!但是他們做到了,可見人人以真誠的心會合,就能達到合和互協之美、之善!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這場法會非常殊勝,看他們在舞臺上表達出慈濟五十多年來的大事記,雖是蜻蜓點水,但大部分都提到了,慈濟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就在此時,感覺到是時代來成就我們現在的菩薩遍虛空!
期待這場殊勝的法會之後能在鄰里間播放,用人文教育走入民間、淨化人心。請大家多用心。
(人間菩提20221213整理/洪淑芬)

【靜思在人間】【我在經藏演繹現場】一個準臨床醫學生的感動
文字/游斯鴻提供;整理/林寶蘭、陳寶滿
2023年7月29日,我透過觀看《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體會佛陀大醫王的一生與慈濟的歷史脈絡;而各位醫學前輩在慈濟醫療的奮不顧身,則是我學醫及將來行醫的典範。
法身大士 慈悲眾生
對於佛陀轉世人間,我覺得很有趣,也很震撼;佛陀貴為王子,即使享受著上等的奢華,卻依舊可以體會人世生、老、病、死之苦,毅然決然出家,尋求眾生的解脫之道。
而「不悟真理不起身」的部分,這段演繹或許代表著當時佛陀的執念,以及再次思遍人生之苦集後,頓悟了「四諦」與開啟「十二因緣法」和「六波羅蜜」。整體畫面讓人為之動容,也讓我體會了佛陀的智慧與偉大。
當演繹來到偏鄉貧病處,上人決心發起義診,也藉此看到東部醫療與臺北相較之下,顯得極度匱乏;為此上人發願蓋醫院,即便沒有錢、沒有土地,但靠著大家的善心及心願終於完成。

人間菩薩 拔苦入人群
「大醫王,分別病相,曉了藥性,隨病授藥;大船師,運載群生,渡生死河,置涅槃岸。」苦難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要走進去。
身為一名慈濟醫學生,及教育的受益者,我很感謝上人和大體老師。上人為了東部的教育,也希望慈濟醫院能有自己的醫生及工作人員,為此創立了慈濟大學,這種實現發願的行動力極其難能可貴!

從前的社會,「大體老師」是一件違背東方文化習俗的事,因為傳統觀念都希望入土為安;但經過上人的號召,以及慈濟對於大體老師的尊重,逐漸讓大家對於成為大體老師的意願,接受度也越來越高。這著實是一種成就,因為相較於其他學校,慈濟大學的大體老師確實多出許多。
1994年,慈濟醫學院(慈濟大學的前身)成立,住在彰化罹患癌症的林蕙敏,臨終前決定將大體捐給慈濟,成為第一位志願捐贈者。而2008年11月1日, 大體老師李鶴振在去世前說:「他們真的能夠在我身上動刀子的時候,那是我心願圓滿的時候。」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花。」大體老師的生命雖然殞落,卻化為一顆顆「善」的種籽,生生不滅。


醫學生 願隨前人芳蹤
上人抖落了紅塵,串連愛心,視病如親的震撼,推動教育人文的夢想,以及慈悲濟世利群生,一呼萬應,激發施醫施藥的願望。
透過演繹,我看到許多醫師投身於慈濟,利用時間進行義診和照顧病患,這些前輩對我來說是一種方向,指引我未來要成為什麼樣的醫生。
身為即將進入臨床的醫學生,我既期待又害怕;期待終於能將所學知識化為實際行動,卻也害怕所學不夠,無法徹底幫助病人。不過從畫面中看到醫師前輩們,如此奮不顧身的用心治療病患,更激勵著我要更加努力,以他們為榜樣──願成為仁醫仁術的醫生,讓自己無愧於病人、無愧於自己!
【靜思新品】無量義經偈頌講述(三冊)
內容簡介
《無量義經》全一卷,共三品──〈德行品〉、〈說法品〉、〈十功德品〉。由南齊天竺三藏法師曇摩伽陀耶舍翻譯並傳入中國,與《妙法蓮華經》、《觀普賢菩薩行法經》合稱「法華三部」。
上人開示:「《法華經》教菩薩法,《無量義經》是『法華經義』的精髓。」
二○○六年,由王端正居士將《無量義經》經文,編撰偈句填為歌詞,做成〈無量義經偈頌〉,由李壽全、李子恆作曲。嗣後由慈濟慈誠隊、委員、四大志業同仁,於二○○七年慈濟四十一周年慶,共同演繹「清淨.大愛.無量義」音樂手語劇,多元呈現經文要義。
上人於演繹後,簡要開示《無量義經》三品的意涵。
「佛、心、眾生,三無差別,在〈德行品〉中,能看到佛性。人人心中有佛,只要發揮良能,就能拯救眾生。慈濟人遍布全球,哪裡有災難,藍天白雲就及時湧現,那一分膚慰、擁抱、照顧等等,即是真誠的付出。」
「〈說法品〉的真空妙有,要好好地去研究。宇宙之間都在說法,我們所能看到的都是假相,凡事都是因緣會合。一花、一草、一木,不斷在新陳代謝。因緣離開了,就什麼都不會產生;因與緣會合,天下萬物就有了。」
「深入〈十功德品〉,只要起了一念善心,即使有病,還是能救拔其他苦難眾生。人人具有佛陀無量的力量,用智慧可以讓眾生接觸到佛法,開啟他們的心門,將無明、紛紛擾擾的人生淨化。」
《法華經》與《無量義經》是慈濟宗門最重要的二部經典,《無量義經》因篇幅適中,又有〈無量義經偈頌〉能精要的闡述經文,因此在每年慈濟重要節日或各志業體慶典、志工團隊周年紀念活動,海內外慈濟人都會演繹《無量義經》,聞法入心,發心立願入群度眾。
書摘
反觀自性 信人有愛
對應法脈:普天三無:普天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普天下沒有我不信任的人、普天下沒有我不原諒的人
慈濟人都會唱〈普天三無〉這首歌: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普天之下沒有我不信任的人,普天之下沒有我不原諒的人。大家會想:「叫我愛普天下的人,用說的可以;叫我原諒別人,用說的也做得到;叫我去信任別人,可能很難呢?社會這麼壞,我要怎麼去信任人?」
包括我在內,雖然我一直不斷提倡沒有我不相信的人,但是,面對現在的人也要很細心。不過反觀自己,就是「我要做得讓人相信」,自己讓別人相信,就有辦法相信人人,所以能原諒別人、愛別人,要對現在的社會有信心一點,心要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