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榮發起「聽心音、找心病」,及早揪出心頭大患。(記者吳峙嵩高雄拍攝)
【記者吳峙嵩高雄報導】高雄榮民總醫院26日發起「聽心音、找心病」活動,呼籲民眾就醫時、請醫師協助聽聽心臟有無心雜音,尤其是60歲以上銀髮族,合併有全身無力、走路會喘等情況,有時光是「聽心音」,就有機會發現致命,卻可治療的心臟瓣膜疾病,及早揪出心頭大患。
高榮副院長許書雄指出,心血管疾病百百種,心臟聽診是診斷心臟疾病的重要檢查之一,若心臟出現異常,往往會從心音與心律等面向反應,像患者心臟結構出了問題,聽診時就能聽到很明確的心雜音,即使不是心臟專科,也能透過聽診器察覺異狀,進而揪出問題。
高榮重症醫學部主任兼台灣心肌梗塞學會理事長黃偉春表示,心臟瓣膜疾病在各個年齡層都可能發生,早期可能完全沒有感覺,就算有症狀,也不一定能直接聯想到是心臟發生問題。聽心音主要是借助聽診器,來分辨心音的強弱、速度與頻率等,當心音不正常或有心雜音時,通常會建議患者接受心電圖,以離清病情所在。
該院心臟內科醫師郭風裕也說,以主動脈瓣膜狹窄為例,發現期別不同,預後即差很多。輕度狹窄時,可能只是覺得走路有點喘,但當重度狹窄、胸口會痛,這時平均壽命可能只剩五年。一旦到了走路會昏厥,就只剩三年。如等到腳都已經腫了,已經心臟衰竭,平均壽命只剩兩年。
因此,若有心悸、容易喘、胸痛胸悶、容易疲勞、頭暈昏厥、體力下降,更要及早就醫。而推廣「聽心音、找心病」,就是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不要拖到變成急重症才就醫,使得「治療風險」變高,「治療效果」也變差。
黃偉春強調,近年治療心臟病有突破性進展,以主動脈瓣膜狹窄來說,現有經導管置換瓣膜,使用微創植入瓣膜,風險降低且傷口小,術後復原時間也縮短,造福原本無法負荷傳統手術風險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