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雲林分院與國家衛生研究院攜手多元助長者身心健康合照。(記者蔡鳳敏攝)
【記者蔡鳳敏雲林報導】臺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高齡長照成為國家發展的關鍵議題,臺大雲林分院與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合作研究發現,參加社會活動是長者身心健康的重要元素,多元社會活動的確有助長者身心健康,社會活動的質量與身心健康有明顯的關聯,大部分長者程度的社會連結是具有重要性的健康促進因子。
雲林分院長馬惠明表示,為加強與國衛院的合作,成立高齡醫學中心,並由洪健清副院長擔任主任,帶領精神醫學部黃偉烈主任及神經部張楷杰主任等多科專業團隊共同努力,整合專業知識和資源,以推動更多深入的研究探索,並為長者健康福祉作出更具意義的貢獻。
高齡醫學副院長洪健清表示,雲林長者為對象,團隊歸納參加宗教活動、擔任志工、參與運動團體、與子女互動、與朋友互動等十二種社會活動型態,來分析雲林地區長者活動參與數量與心理健康的關係,經研究結果顯示,約有四分之一的長者,參與活動數量在兩種以下。
國衛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吳其炘表示,社會活動與高齡精神及身體健康,相當密切的關係。過去的研究發現,參與較多社會活動的長者,除了身心較為健康之外,較有機會獲得適當的醫療照護,如何協助社會疏離的長者,推廣符合台灣民情的社會活動,來促進身心健康,是相當困難的研究議題。
精神醫學部黃偉烈主任表示,考慮的活動型態與英國的一項重要調查相似,該英國研究是將參與社會活動種類在兩種以下者,定為社會疏離的群體。但本土的研究則顯示,將「三種以下」與「四種以上」分為兩群,在統計上有更佳的表現;參與活動在「四種以上」的長輩,正向的經驗較豐富,憂鬱、焦慮等負面經驗則顯著較少。而本次與國衛院攜手研究論文是根據較短期的資料進行分析,社會活動的豐富度是否對長者日後的健康持續具有保護意義,仍待進一步研究,將在此一基礎上持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