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南屯一和氣區入經藏 眾志成城精進行

中部《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將於7月28到30日在彰化體育館舉行。不分慈誠委員,不分社區志工或法親眷屬,南屯一區的慈濟志工就像一個大家庭,一起入經藏,在頻繁的練習中,彼此調整腳步,力求合齊一致,以法來相會。除了入經藏菩薩,更有香積、福田、生活茶水各功能志工們在背後相挺,大家目標一致,共同圓滿整場莊嚴的經藏演繹。

彼此交流 法義融肢體傳法脈

智庫是《無量義 法髓頌》演繹中一個重要的功能角色,承擔智庫的這一些人專業任重,承上啟下,承接上人法髄,正確傳達臺北企劃團隊的傳法理念給入經藏者。雖然走位和手語不斷地調整修改,這些種子教師,帶頭前進,布局整場的所有細節,勇猛精進。

「因為新冠疫情關係,這兩年多來,我更懂得要及時把握因緣,因為我們不知道下一次何時才有承擔的機會,只能好好把握眼前的因緣,好好去做。」慈濟志工張惠美承擔南屯一區「智庫」的任務,她說:「這次入經藏除了在共修時教唱誦、手語、走位外,還增加法義的分量,讓每一位入經藏菩薩能更了解慈濟與佛法。」

有智庫用心傳達法義,也需要每一位入經藏者自己用心將各個環節內化,再與大眾磨合。張惠美說:「每一次經藏演繹的練習,就是眾人法義的分享與對話。我會的,我教你;你會的,你教我。大家互相提醒前後左右,慢慢的、慢慢地就會變成一個整齊的隊伍了。」

志工邱景亮2011年參加《水懺》演繹,至今內心仍不時感動著,得知上人為弟子們再闢大良福田《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時,身為靜思弟子,他覺得一定要盡自己的能力去配合、去完成,哪怕是兩鬢斑白,工作忙碌,也要全力以赴。

邱景亮說:「因為這是上人期待弟子入經藏,讓法入心,增加弟子的慧命。」雖然自己體力各方面都沒有辦法很到位,也要盡己之力,勤能補拙有。於是,他在家也是一直重復的練習,並勇敢地承擔種子,陪伴著一起做師父的好弟子。

我用攝影鏡頭入經藏

攝影志工王秋緩獲邀以專業的鏡頭,為入經藏者留下足跡,她滿心歡喜地應允承擔。「我要用什麼方式與你們互動呢?」她內心有許多問號。拍幾張照片後,漸入佳境,心裡已有答案。

「那就用鏡頭跟你們互動吧!」王秋緩開始隨著排練場次為大家留影,從鏡頭當中,感動一層深似一層。

她在臺中慈濟臉書上寫著:「你們用手語經文回向給我,我用鏡頭回饋給你們。當你們按曲目有手語、有動作,跟我的鏡頭互動時,我的心被感動了。鏡頭下的師兄、師姊道氣十足,穿梭在人群中的我,衣服濕了又乾,乾了又濕,縱使眼眶泛淚,也必須克制住,不能讓眼淚掉下來,不然我就看不清楚鏡頭,拍不到感動的畫面了!」

演繹人員的位置是動態的,走動式的。演繹者隨者曲目、走位更換隊形,腦海裡須熟記經文與手語動作,而攝影志工只不過是用鏡頭記錄,相較起來簡單多了。王秋緩透過鏡頭,對被拍攝者表達一分心意:「我們一起真心投入,呈現莊嚴道氣的美,相信大家這一輩子都不會遺憾!今天我以鏡頭與大家結緣,和大家的心凝聚在一起,共同成就這一場殊勝的法會。」

報答上人恩 全家一起入經藏

志工郭錦雀是瑜珈老師及基本養生氣功學教練,總是鼓勵人說:「只要敞開心胸,不論什麼樣的年紀或身體素質,都可以重新開始改變及認識自己身心靈。」

入經藏、瑜珈與氣功學有異曲同工之妙,郭錦雀深懂箇中奧秘,邀約兒子侯志勇、媳婦孫年怡加入《無量義 法髓頌》的演繹。假日練習,誰來照顧孫子呢?郭錦雀說:「感恩所有家人的支持,親家母和先生輪流照看小孩,才能成就我們三個人一起參加這場法華盛會。」

侯志勇正值為事業打拚的年齡,家中還有四歲與二歲的小孩要照顧。2005年出國讀書前得到上人的祝福,三年的留學生涯一切平安順利。侯志勇說,「媽媽提醒我,該是時候要回報及祝福自己了。」

平日忙完工作與小孩,侯志勇和太太可以練習的時間都已經是晚上八、九點了。「感恩智庫團隊用心規劃與無私分享,讓我們在家裡就可以練習。現在晚上空閒時間全家一起聽著音樂,邊看教學帶練習,連小孩都也跟著一起入經藏了呢!」

從一開始練習的少數人,到現在滿滿的人,侯志勇看到大家身為志工,排除萬難來練習,他感恩地說:「我們都不是專業的演出工作者,但仍不厭其煩地練習走位與唱誦,變換隊形時,還會互相提醒與調整步伐,讓身在其中的我,都能感受到這分力量與愛。」

什麼是合一虔誠?如果心中想的、口中說的、手腳做的是合一,那就是最虔誠的入經藏。「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2023年7月,慈濟南屯一區的靜思弟子藉由難得的《無量義 法髓頌》演繹,以法相會,經由不斷的唱誦、手語、走位甚至神韻的練習,人人法髓入心,讓這個靈山法會殊勝莊嚴有道氣,洪潤枯涸演法義。

而演繹中呈現的感恩、尊重與愛,流轉在您我之間,一群無所求的志工,卻付出更多的時間與心力,只為成就這場《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的殊勝大法會。(文字:賴素珍、周淑華;攝影:王秋緩、林玲悧、章宏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