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東勢和氣區入經藏 老幹新枝相惜相伴

慈濟基金會將於2023年7月28日到30日,在彰化體育館舉行八場「無量義法髓頌」經藏演繹。臺中市東勢區慈濟志工,參與第三場經藏演繹,從三月起,社區開始積極邀約志工參與盛會。

老幹帶新枝 相知相惜相陪伴

林芳羽是東勢區經藏演繹種子窗口,已取得年滿六十五歲愛心卡的她,一直承擔社區互愛組長。六年前時,因為先生一場嚴重的中風,導致長期臥病在床。她因此辭掉居服員工作,並卸下慈濟社區的互愛組長之職,全心全意照顧先生。四年多來,林芳羽日夜陪伴先生日常起居,身心終不敵日夜的煎熬。

貼心的女兒,逐漸發現到,「媽媽這樣下去不對,爸媽都垮了怎麼辦?」兩姊妹商量決定申請外籍看護,讓林芳羽趕快回到慈濟道場,因為她們發現,媽媽只有在慈濟道場,才能聽到她的笑聲。

順利地申請到外籍看護工後,林芳羽又回到慈濟道場後,隨時補位。也許因為經歷過先生中風,讓她體悟到「人生無常」,所以歡喜當不請之師,更專心投入。兩年前,她承擔歲末祝福經藏演繹種子窗口,一直延伸至今(2023)年七月底的《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成為種子窗口。

承擔窗口,新手上路,總是擔心害怕。「沒關係,年輕人來接,我們老的給你們依靠。」林芳羽以呵護子女的心態來陪伴年輕人。

劉小鳳是慈濟人詹玉枝的女兒,林芳羽邀她加入種子團隊時,她很歡喜;但是,劉小鳳壓力很大,擔心做不好。林芳羽告訴她,「只要盡本分去做就好。」

有一天,林芳羽聽說,劉小鳳晚上抱著『豆豆圖』(位置圖)在哭,因為看不懂,不知道該怎麼辦?第二天林芳羽去關心她,「壓力不要這麼大,一切順其自然,沒有想像中那麼難。」劉小鳳聽進林芳羽的話,漸漸地學會放下。

劉小鳳非常緊張,常常在臺前教完就問「芳羽師姊您會嗎?」「我很認真,但是也沒辦法唉!」林芳羽當下體會到劉小鳳,想和她有同樣的心境,「也許因為年紀大,第二天差不多忘光八成,所以需要你們年輕人來接力。」

因此,劉小鳳就一個字、一個字做上記號,然後LINE給林芳羽。她們互相配合,給演繹夥伴提點,讓動作到位。

真心呼喚 菩薩聽到了

經藏演繹依難易度分為A、B、C三組,每組又分為白衣和藍衣兩組。白衣組演繹時必需常常跪坐。林芳羽旁邊的A組白衣,中間的位置空了很久。有一天,總協調張玉燕找到人來彩排了,林芳羽卻發現她的姿勢不到位,就提醒她必須怎樣跪。她輕輕回答:「我的腳裝義肢,如果跪下去,腳會移位。」林芳羽感到很懺悔沒有察覺,心情很悸動,「真叫人感動!」

她馬上反映給總協調張玉燕,「那位師姊的腳是裝義肢,她無法跪啊!」她說:「我知道啊!我們再找一個不需要跪的位置給她。」林芳羽當下思考,「要如何幫忙呢?」

突然靈光一現,想到慈濟人陳明甄的媳婦,她剛結婚。林芳羽把腳裝義肢女士,也來參與這場靈山法會分享給陳明甄,「你們家有這麼多年輕人,趕快來吧!」林芳羽的呼喚,菩薩聽到了,第二天陳明甄帶著她的媳婦來補這個位置。

殷勤精進 入經藏當作結夏安居

魏世庚是東勢區的年輕演繹種子,目前在臺中后里科學園區上班,工作非常忙碌。為了圓滿經藏演繹,他總是隨時補位,哪裡需要他就在哪裡。除了固定一星期四次的排練及種子的集訓外,還挪出時間跟著企畫團隊貼地標,方便演繹志工走位,精神令人讚歎。

責任心重的魏世庚,對於即將到來的《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極力呼籲,能當種子的人要勇於承擔,能參與演繹者,就不要躲在「大愛之光」區。尤其練習演繹期間,正值結夏安居期,他提醒大家把握機會殷勤精進。

魏世庚說,《無量義 法髓頌》宛如大白牛車,入經藏種子們都在前面當大白牛,死命拖車,大家真的好意思坐在車上玩耍,不下來推嗎?或乾脆待在旁邊裝睡納涼就好?下次不一定有機會。他請大家一定要全心投入,走入慈濟法髓。

魏世庚慎重地表示,入經藏真的不是像有些人想的一樣,就聽聽音樂比一比就好了!參與經藏演繹多年的魏世庚,發現它是個易學難精的方便法門,也是慈濟的倒影。他希望大家都能發心,把握因緣,多用心向師父請法。

把握入經藏機緣 我一定要參加

蔡和達五年前退休後,全心全意用心耕慈濟福田。四年前,他女兒從慈濟大學畢業後,留在慈濟中學任教。兩年前,他和妻子為了陪伴女兒,舉家搬到花蓮跟女兒同住。後來,女兒出嫁到桃園,他們順理成章成為花蓮人。

蔡和達雖然人在花蓮,但是臺中東勢是他的家鄉,東勢靜思堂更是他成就慧命的地方,因此,他還眷戀著這分情感。一知道中部地區,有這次盛大的經藏演繹,蔡和達馬上說,「我要回來參加!」他一開始是花蓮、臺中來來回回東奔西跑,規劃七月起全力以赴認真學習,用心領受法水浸潤。待七月底彰化體育館經藏演繹圓滿後,再回花蓮。

「終於等到了!」身為人文真善美幹事的李百合,錯過了2011年的《慈悲三昧水懺》經藏演繹,如今有機緣遇到演繹,她一定要參加,既使還要撰寫入經藏菩薩的故事,李百合的心更堅定了,這次絕不放棄,再累、再忙都要全力以赴。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名師難遇今已遇,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生。」東勢區入經藏志工,把握這靈山大法會,戮力以赴。(文:李百合;攝影:林成峰、詹德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