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內容請看靜思園地電子報 https://www.jsnews.org.tw/
慈濟日存五毛錢的「竹筒歲月」,是由三十位家庭主婦,每天省下五毛買菜錢,點點滴滴會合起來,幫助苦難人。
當時有一個眼盲的個案,她的先生在報社工作,每天利用半夜撿字;有一天工作結束,他順道買了二顆高麗菜回家,太太摸著那兩顆高麗菜,想到家中三、四個孩子今天終於可以吃飽,非常開心!
那天,餐桌上出現一大盤高麗菜,先生醒來時得知太太一次煮了兩顆高麗菜,生氣大罵!先生出門工作後,太太心裡不平靜,感嘆自己這一生好苦,眼睛有病看不到,沒錢就醫,還要撫養孩子、照顧這個貧困的家……她愈想愈感嘆,最後竟結束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人生一切都是因緣,當時這個個案深深啟動了我,因為有這樣的因緣,開始推動慈善訪查制度,至今走過五十多年,積少成多,慈善志業已不知幫助過多少人。
現在,我最掛心的是全球天災、人禍所造成的難民,我們如何能幫助到他們?究竟能幫助多少人?不論救助多少人,只要有人願意起步,有人願意鋪路,再加上有當地種子就地啟動,力量才能普及。
非「素」不可,非「善」不可
宏觀天下,現在的氣候,的確是一大事,但是一般人卻感覺很遙遠。
佛陀用「三界火宅」來譬喻眾生所居住的人間,分別為欲界、色界、無色界。其中,「欲界」就是凡夫界。
凡夫貪念熾盛,造業之重,光是「殺」業,就真正難以估計——人的「口」,每天要吞食幾億牲口?為了養殖牲畜,得花費多少水、草、飼料等資糧?
其實,五穀雜糧、青菜水果,由大地供給養分,下雨了,植物的根、葉子可以吸收雨露,森林、大樹可以保護水土,地球上處處都是生機,都可以長養人的生命。
人具有善知識,保護大地、感恩大地、愛惜大地,這就是智慧;反之,貪欲心大,總是想著向大地奪取利益,無論財產累積多少,都只是名相。
地球人口不斷增加,看到天地告急,被浪費的物資、被丟掉的垃圾難以計數;海洋垃圾問題嚴重,魚類吞食垃圾,人類再吃海裡的生物,這種惡性循環,對天地萬物與人類來說,都是污染!
大哉教育,食事為大,人人非素不可;請大家要好好用心,把道理聽進去,心腦互動——推動「素」,就是「善」的最完整表達。
(人間菩提20220809整理/洪淑芬)
【靜思在人間】長得像菩薩
撰文/釋德懋 攝影/釋德傑
撰文/簡毓嫺(新竹)
整理舊信件時,發現幾封國際郵件,讓我跌進回憶的漩渦;那是二十七年前,與一位榮民老爺爺結緣的故事……
那一年剛滿二十歲,趁學校放假,第一次回到靜思精舍參加海外慈青靜思營。營隊結束後,我們幾位南非慈青跟著師姑、師伯到臺南參訪,行程包含慈濟常去關懷的榮民之家。
進到榮家,慈青們使出渾身解數,唱歌、比手語,對老人家們親切噓寒問暖,想讓他們心情愉悅。
我幫一位坐輪椅,行動不便的蕭爺爺一邊按摩,一邊聊天。爺爺看起來很開心,不停的稱讚我,而我也很歡喜,因為我從未見過在我出生前就已離世的爺爺,所以我將眼前這位爺爺,當成自己的爺爺來互動。
「妳長得好像菩薩!」爺爺說。

菩薩,應該長什麼樣呢?我不懂為何爺爺這麼覺得,但這句話好有力量!對於參加慈青才一年多,剛開始學習付出的二十歲女孩來說,那是一種極為肯定的讚美;尤其正處於在意別人評價的年紀,這句讚美瞬間深植心田。我時常回味這句話,也因為這句話,讓我更願意付出及投入慈青活動。
假期結束,返回僑居地繼續課業,我不忘當時與爺爺的約定──寫信給他。在沒有網路的年代,手寫信一來一返,我們成了忘年之交的筆友。
爺爺的第一封回信寫著:「很高興收到妳的來信,沒想到妳真的守信用,捎信來告知我妳的近況……」
第二封回信,爺爺開頭就改口叫我孫女:「我可愛的孫女您好,爺爺時刻在想念您。人在臺灣,心在大陸家鄉;收到孫女的來信,我的心情非常高興。您對爺爺的安慰,我知道了,爺爺希望您前途光明、學習進步……」
第三封回信,爺爺提到慈濟:「我對於慈濟的善行,真的是出自內心的佩服。他們每個月到榮家來看我們,幫我們修指甲、搥背、做團康,讓我們在平靜的生活中,多一點樂趣。說實在,我看到妳的來信,眼眶都紅了,多希望現在有一群孫子圍繞在我身邊。所以,我非常希望妳能把我看成妳的爺爺,我也希望有人關心、有人愛,有空可以來看看我這個老人……」
讀到這裡,心有點酸。感受到老人的孤單,我更不能斷了與他的聯繫。
後來,我忘了又再寫了幾封信給爺爺,但我一直都沒有接到回信。
隔年年初,我完成學業回臺定居工作,仍持續寫信給爺爺,後來終於盼到一封來自臺南榮家的信。打開一讀,卻是令人感傷的消息:「您寄給蕭伯伯的信已經收到,首先恭喜您順利完成學業,亦找到穩定工作,但現在要告訴您的是,蕭伯伯於xx年xx月xx日因二度中風,不幸病故……」署名是榮家的事務員。
~~~
二十多年後,我早已忘記爺爺的長相,但我永遠記得他說:「妳長得好像菩薩!」
菩薩,該是長什麼樣呢?當年的我不知道答案,但步入中年的我,好像開始懂了。我在大愛新聞的畫面上,看見好多菩薩的臉。

我看到土耳其發放現場,周如意師姊輕柔擁抱受災鄉親,低目垂眉的慈悲面容,啊!那是菩薩的臉!慈心悲憫的能量,透過螢幕傳遞出來,很難不為之動容!
我看到蔡寬師姊,她佈滿皺紋的臉上,卻精神奕奕滿臉笑容;一百零四歲高齡的她,會到靜思堂做「諮詢」,坐在那兒讓人看,見到她的人無不歡喜。啊!她也長得像菩薩啊!我們見到菩薩,心裡不都也會湧出歡喜之心嗎?
我懂了,當年爺爺為什麼會覺得我像菩薩。
當一個人不帶目的地付出無所求,純真誠懇的與人互動,利益他人讓對方感受到愉悅,救拔對方脫離痛苦感受,那當下散發出的氣場與光芒,就如菩薩般的慈悲與祥和。
感恩蕭爺爺,他是我生命中的老師,他教會了我去體悟「人人都可以當菩薩」的道理。我會帶著爺爺的祝福走下去,期勉自己繼續「當菩薩」,發揮良能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靜思在人間】偏見與真相
撰文/謝舒亞(彰化)攝影/陳冠霖
五月十日,前往花蓮慈科大做防毒宣導演講,回程搭乘四點前往員林的新自強號火車。
火車上,一個小伙子,每到一站就離開座位,隨後看哪裡有空位便坐下;途中,我離開座位上了兩次廁所,見他蹲在兩節車廂間的通道滑手機。傍晚從花蓮發車,幾乎大站都有停靠,一直到新竹,他都是這樣。
越晚,車上人越少,車廂上空蕩蕩的,然後他換坐到了我附近,我想:「他是不是逃票?行徑太詭異了。」
這時,列車長遠遠地走過來一一查票,我忍不住替他緊張,他若現在離開實在太明顯,但也來不及了!他一直看手機,是不是沒發現列車長來了?
當列車長來時,他抬起頭,在口袋裡左掏右掏的拿出一張票給列車長。
列車長說:「四車?這裡十一車啊!」
小伙子指指斜前方:「我爸爸坐這裡。」
列車長轉頭望去,我也順著他指的方向看,是一位好老的老先生。
列車長點點頭,離開了。
而我內心的糾結這才開始;我真的好懺悔,只因為表相就懷疑人家逃票,他只是想就近照顧父親而已啊!
我以此事自我警惕,凡事要多用心,才不會產生偏見;如同證嚴上人教導我們:「凡事不要有先入為主的成見,每一個人都有值得學習的優點。」
善用天然資源
開示因緣:為紓解生態環境惡化、溫室效應及地球暖化現象,世界各國推動「綠建築」,已蔚為風潮。「綠建築」是指建材生產到建築物規畫、設計、施工、使用、管理及拆除一系列過程中,消耗最少地球資源,使用最少能源及製造最少廢棄物的建築物。
慈濟建築從靜思精舍開始,就是以環保為方向建設,更要求結合慈濟人文,做出莊嚴而實用的建築藝術品。慈濟道場設立在鬧市之中,是希望就近接引人間菩薩,道場空間寬廣,就是要廣納會眾共聚、共修;在大空間之中,也要求自然通風、自然採光,這是慈濟建築的要素。
從一開始的精舍建築,我就要求採光自然,且要通風,不在於省水電費,而是希望善用天然資源。何況現在出現能源危機,將來可能是有錢也買不到水、電,所以國際間都提倡節省水電,做綠建築。
九二一大地震之後援建希望工程,每一所都是綠建築。每一所建築都要有讓雨水集中的設施,也要鋪連鎖磚,讓地氣能透出地面,水分能滲透至土地深層,真正能讓土地呼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