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多內容請看靜思園地電子報 https://www.jsnews.org.tw/
在馬來西亞新山大愛幼兒園的一位孩子,將在學校所接受到的茹素觀念帶回家;原本他的父親無肉不歡,卻因為要護持孩子的善念,全家人都跟著一起茹素。
所以說,心正念純,力量很大!我們應該以純真的念、正信的行為,做我們所該做的——看見他人疾苦,要發出一念好心,盡力付出。
去邪知邪見,起正知、正信、正行
過去常說「水深火熱」,現在已不是形容詞了。眾生共業力,這種共惡業已經強盛起來;看看現在天下的生態,大地告急,多少人身陷水火之中?
水火無情,人力真能勝天嗎?很難。如何救火、如何救水?要用什麼方法滅火止水?唯有人人提起虔誠的心,造福人間。
過去,我常說「來不及了!」現在,又要再度重新呼喚,「來不及了!」期待人心起正知、正信、正行為,改變心靈欲念,將所有雜念、邪知、邪見,以及不端的行為,好好的端正起來。
現在是農曆七月,過去都說七月是「鬼門開」。為了虔誠祈求「好兄弟」不要來作亂我家,人們於是殺生祭拜。這都是一念的偏差,呼籲虔誠是對,但是討好、巴結就不對。
祭祀鬼神,所燒那一炷香,總是有所求——求得「福」。然而,「福」能求得來嗎?福不是用「求」的,而是要去付出。
這一炷心香,應是無染、向內點亮自己的心,引導正心、正念、正方向;念頭要單純,端正要行為。
想一想,農曆七月難道真的是「鬼門開」嗎?鬼門開,到處碰鬼,如何能生活下去呢?心中無鬼,就沒有鬼門開;心中有菩薩,人人都是菩薩。
人間有福,我就有福;人間平安,我就平安
什麼叫做「普度」?我能夠飽,他能夠飽,普遍大眾肚子都能飽,這才是真的「普度」。
正心、正念、正行,從我做起。只要人人付出一點愛,鄰幫鄰、里幫里,相互照顧;所有老者是我的長輩、幼者是我的兒女,年齡與我相似的,那就是我的兄弟姊妹。
人人會合愛心,調整人間的思想,往正向行動,共同造福人群——人人造福,人間有福,我就有福;人間平安,社會平安,我家就平安,這才是真實的人間之福。
學佛者,能通達真理,行菩薩道,就是人間最富有的人。所以,農曆七月我們要開心門,心心念念、分分秒秒,正心念、正行為,富有餘去付出。
(人間菩提20220802,整理/洪淑芬)
【靜思在人間】我讀《生死皆自在》一書
撰文/楊毓婷(慮聞);攝影/楊國華
記得小時候回鄉下外婆家,只要有人出殯從門口經過,長輩就會把我們叫進屋裡,避開出殯隊伍,怕我們「煞到」晚上做惡夢。年紀漸長,經歷幾位長輩的離世,心中雖然對死亡有些恐懼害怕,但也不曾和家人討論這個禁忌的話題。
在民國八十八年,也就是九二一大地震那年,親戚中連續有三位過世,尤其是母親的往生,令我深刻感受到病苦和死苦的煎熬,而且持續好多年只要一聊起母親,總是眼淚不聽使喚地流不止。
前幾年偶然看到《生死皆自在》這本書,最初是希望知道如何從死亡的痛苦中解脫,而讀後竟發現它有更積極的一面。例如有人捐出大體,供醫學生作病理解剖或教學之用;有人捐出器官,讓它延續他人的生命。記得中學時曾聽過一句話:「死有重於泰山,輕於鴻毛」,這些人將身體的使用權甚至發揮到他們離世之後,這是賦予死亡最崇高的價值啊!
身體會隨著時間或老或病而死,然而我們是否可以選擇優雅的就死?當無常來臨,往往不是我們可以決定的,在幾次台灣重大的災難中即可看到這樣的例子。例如桃園大園空難,前往關懷的慈濟志工們因而深刻地體會到佛法中的「無常」,也在這樣的情形下考驗平時修行的功力,面對境界能心無掛礙,無有恐怖,更以悲憫及尊重的愛心,作為家屬及現場工作人員心理安定的力量,著實令人佩服讚歎!
從這個事件中,罹難者以身軀教育世人「四念處」的「觀身不淨」,家屬的「觀受是苦」等,在在教育我們不要執著,常念無常,才能得到真正的輕安與自在。
在篇章的最後,有證嚴上人以慈悲和智慧與倖存者的對話,為其指出一條新的路:離世者像破損的風箏,假如一根線把它拉住,風箏會一直掙扎,如果把線剪斷放掉,讓風箏隨著風飄到它該落下的地方,就是所謂的「生者心安,亡者靈安」。
我也在母親往生後,得到身為慈濟志工的表嫂的關懷,因緣成熟下更因為朋友的陪伴引介,培訓成為慈濟志工。記得在《父母恩重難報經》演繹的最後,上人曾開示,父母如果不在,可以用他們賜予的身體,做利益眾生的事。感恩母親往生的因緣,讓我找到活著的意義── 一條積極的修行之路。
鳥兒也多情
撰文/謝素燕(高雄) 攝影/劉文景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動人篇章;但是,或許有很多人無法想像,作者元好問在詞中所說的「癡兒女」,其實並不是深情繾綣的才子佳人,而是兩隻鳥兒。
話說,金朝大詞人元好問,有日在林間遇到一個獵戶,斜背羅網,手中緊握兩隻垂死的大雁,獵戶直呼自己太幸運。他說,原本捕得兩隻大雁,另一隻僥倖逃脫,沒想到那隻大雁並未離開,反而在一旁狂翔急鳴,盤迴不去,最後竟自撞地而亡,使他多獲得一隻大雁。慈心的詩人聽聞後,內心傷感莫名,他哀憫這為情殞落的大雁,不僅立刻高價買下雙雁,還為牠們合穴安葬在汾水之畔,並寫下這首流傳千古的《雁丘詞》。
歲月更迭、流光已逝,至今已無法確認,這雙雁至死不渝的美麗故事究是真實,或者只是詩人多愁善感的想像而已。但是,在空中狂翔急鳴的鳥兒,我倒是親眼見過……
幾年前的某一天,我去打掃因忙碌而半年多不曾進入的工作室。甫進門,就聽到微弱的啾啾聲,循聲探去,原來廚房排煙管中,不知何時已成了兩隻九官鳥孵育雛鳥的安樂窩。聽那嬌弱的聲音,想必剛出生不久;我不敢打開抽油煙機的開關,怕驚擾幼鳥,決定等牠們一家子離巢後再拆卸清洗。
我小心翼翼地等待著,忍受那偶而隨風傳來的糞臭味,覺得原本悅耳的啾啾鳥鳴,怎麼變得如此令人憂煩。我期待那嬌弱的喃喃細語,快點變得宏亮。沒想到念頭一起,我便聽到清楚的鳥鳴,以及翅膀撞擊的聲音。
「天啊!」原來那幼鳥不知為何,竟從排煙管的孔洞掉到抽油煙機中,只見幾隻羽毛稀疏的翅膀,在抽油煙機中奮力掙扎,那模樣著實嚇人。更可怖的是,此時窗外傳來鳥兒近乎淒厲的「嘎嘎」叫聲;抬頭望去,驚見兩隻黑色九官鳥在空中不停鳴叫、繞圈盤迴。不用任何印證,我知道,牠們就是鳥爸爸和鳥媽媽,因為在那狂亂鳴叫聲中,我聽到了巨大的恐慌和焦急。
為了安撫這驚慌失措的一家人(鳥),一向膽小的我,不知哪來的勇氣,深深吸了一口氣,快速抓起幼鳥,將牠們一一放回排煙管並封緊洞口,這才讓一切歸於平靜。但我還是經常觀察鳥蹤,直到有一天,終於目送牠們一家子歡喜飛向天際。
經過這次九官鳥事件,我變得對鳥鳴聲特別靈敏,雖不像古人公冶長可以聽懂鳥語,但似乎也可以聽出箇中的憂樂悲歡,也開始喜歡觀察小小鳥兒的輕巧身影。我常在河堤路口等待漫長紅綠燈時,欣賞停在燈桿上的小鳥;看牠們有時俏皮追逐,有時拌嘴相啄。
有次,還看到一隻小雀鳥,一直磨蹭著身旁的鳥兒,那隻鳥兒竟如如不動;我不禁想像,這是冷戰的情侶,還是故意不理會撒嬌小兒的母子?
天地化育萬物,蠢動含靈,莫不可愛。從那小小的鳥兒身上,我聽到動人樂章,更看到世間的憂樂悲喜,和那令人動容的摯愛真情。
源頭清淨 帶動典範
環保志業將屆二十周年,要將環保品質再提升,做到「清淨在源頭」──回收清淨的資源,減少耗用於清洗回收物的水資源,也保持環保站的清潔衛生,亦提升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再製的材料品質。
感恩慈濟人,師父輕輕呼籲,人人就以雙手用心投入資源回收,如今全臺灣已有四千五百多個環保點,在每一個環保道場,都有說不盡的溫馨感人事。大愛臺「草根菩提」節目,記載每一位草根菩薩的故事,收錄人間大藏經,讓後代得知此時此世有環保菩薩守護大地。我們用心疼惜大地,讓地球健健康康,子子孫孫就能平安地生活。
慈濟環保成就顯於國際,是每一位志工用愛做出來的,世界已經看到臺灣環保菩薩的愛心,在社會上帶動許多人也運用資源回收集資的方法;許多環保志工反映,現在比過去的回收量較少,所以更要帶動人人懂得惜福、照顧環境衛生、保護健康,提高回收品質。
推動資源回收的立意是保護大地環境,故在回收過程中一定要用心做好一切動作;向大眾宣導「清淨在源頭」的回收觀念,為了不多耗水資源,不因清洗過程造成污染,以虔誠之心惜水、保護大地。所以慈濟環保要更上一層樓,朝向「精質化」努力,請每一位慈濟人、志工向會員、左鄰右舍宣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