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麗雲
「無量義法髓頌」經藏演繹中有一句臺詞,「咱們是天下最大的家庭啊!」慈濟人視天下人為己親,給病苦者肩膀靠、施醫施藥兼施糧。這分「大家庭」的覺有情,需要靠眾人點滴、小小力量來匯聚,才能成就一大事因緣。
同樣的,將在七月底隆重上場的大中區八場經藏演繹,也需要靠你我的力量,每一個角色、每一個功能的匯聚,眾志成城,人和心合,才能成就一場場的經藏演繹,這不也是大中區的一個大家庭嗎?
革命情感 延續到經藏演繹
時間可以累積福德,臺中北屯一的入經藏名額,一開始報名時,女眾是秒殺地額滿。可是,男眾的人數,就一直湊不齊。他們或因工作關係,難以挪出時間練習。有的又遠在北部上班,因此始終差了十幾位。
隊長林泰裕,當拿起電話一個一個撥出去時,有些人因忙碌而推辭,有的對比手語心存畏懼,獲得的答案,以「NO」居多。被拒絕多次後,他難免煩惱心也跟著起。「這麼好的因緣、這千載難逢的機會,怎麼不把握呢?」不過事後想想,總是已盡力了,就等待好因緣,還是笑笑地繼續日常的勤務。
呵呵呵笑,一直是林泰裕臉上的正字標記。有時明明眼皮浮腫、眼眶布滿血絲,一看便知操累過頭,他還是呵呵地笑說,「是真的有點累!」繼續工作
林泰裕承擔隊長已進入第四年,新冠疫情期間,他除了每周固定載環保回收物,多餘的時間,接下從中部載抹草回精舍的任務,以應付精舍師父製作本草飲防疫茶的需求。隊員游瑞聰、陳金遠、郭信彣、陳國忠、蔡振添和劉維憲,每次四、五位輪替,是他的好搭檔。
他們通常凌晨三點多出發,到精舍才不過早上七、八點。一路上,他們彼此補位駕駛或搬貨,說說笑笑不孤單,四、五個小時馬上就過去了。林泰裕說:「大家就像兄弟一樣,但比兄弟姊妹還親。」像從事水電的游瑞聰,時間若空下來,還會請隊長多派一些勤務給他。
有時候,林泰裕也會相邀夥伴到大愛農場協助除草、犁田、收割。去年(2022)遇上花東○九一八地震,林泰裕邀了七、八位夥伴,到玉里為鄉親修繕房屋。這兩、三年來,幾乎都在臺中、花蓮兩地奔波。
今年(2023)疫情解封後,活動漸漸多了,又遇上中區經藏演繹,貼地標、又是浴佛的前置工作,還有兼運送回收輔具給案家等等。林泰裕說:「每天都很忙,忙得不知道日子是怎麼過的?總之,累了就睡,一天的工作完成了,隔天還有新的勤務。」
菩薩遊戲人間,互為道侶。這分從做環保培養出的革命情感,在林泰裕承擔隊長後,成為他出勤務的助力。就像這次的經藏演繹,在他一呼四應下,這群合作夥伴中沒有人對他說「NO」。假使真的抽不出空的人,就加入「大愛之光」。
然而,承擔幹部讓人成長最多也最快。一開始當隊長,林泰裕很擔心自己口才不好,若上臺分享,舌頭就會打結。第一年,他帶領夥伴回精舍出勤務,到了最後一天,身為隊長的他,須代表團隊呼班和向上人分享。
本來要分享的內容已背得滾瓜爛熟了,也反覆練習呼班的口號,結果時間一到,看到上人出來,林泰裕的舌頭就不聽使喚了,支支吾吾,呼班不完整外,接下來拿起麥克風要分享,所有背熟的心得好像沒在他頭腦待過,一片空白。
慈悲的上人安慰他,不要緊張,慢慢地講。聽到上人輕聲地鼓勵,他眼眶泛著淚水,哽咽得像孩子一樣,把心裡的話傾訴而出。林泰裕說,「上人就像慈母一樣,語調柔和地安慰當時擔心受怕的我!」
有了這次的試煉,接下來拿麥克風講話,再也難不倒他了。不會的地方就勤問,須出勤務,去做就是了。「慈濟事就是大家的事,大家一起來做,福報大家一起得。有好事我就盡量邀約,通常都會有人支持。」林泰裕說,「我會加入慈濟,是因為我喜歡『做』。我覺得忙比較好,跟人家結好緣挺不錯的,總是要把握因緣,能做就是福。」
人數補不齊 兒子主動到位
林泰裕和妻子洪鳳英,加入慈濟超過十年了。在這十幾年當中,兒子林昆騰看到家庭氛圍漸漸轉以「慈濟事」為主,父親的工作只有兩項,慈濟事和公事,但多以慈濟事為多。每次要去出勤務,林泰裕總會跟兒子說:「爸爸今天要去做什麼事……」
林昆騰有時會問,「爸爸,你要去做環保,我也要去!」林泰裕也不特別勉強他,只叮嚀著,「要做環保就早點兒到!」林昆騰自己騎車去環保站,年長的師姑師伯都是熟悉面孔,他很自然而然就融入分類了。
經藏演繹補不齊的男眾人數,總在十幾位上下游移,林泰裕只對兒子說:「機會難得,你自己排時間出來,練習彩排都需要時間,會很忙!」因為小妹曾參加慈濟靜思鼓隊演繹,林昆騰對慈濟活動並不陌生,就請父親幫他報名。
參加經藏演繹,林昆騰只是很單純地想,多了解佛法,讓心靈比較平靜,也可與人多互動,拓展人際關係。不過事實上,他對慈濟的好印象是來自於父母。十幾年來,父母加入慈濟後,脾氣改變很多,個人的情緒也減少了,尤其對孩子的管教,傾聽和鼓勵多於責難。
林泰裕對兒子也讚譽有加,總是說:「他很乖,沒上班的時候多半在家。」的確,父母是孩子的模,上下遊覽車時,林昆騰都會主動讓年長的師姑、師伯先行,他就像父親一樣,話少但謙讓有禮。
母女同心 入經藏凝聚情感
北屯一這「一家人」,老中青都有,和和氣氣,一起入經藏。彩排的時間緊迫,各區都需要遊覽車,車輛不好調度,價格有高有低,有人就主動補差額,有人買整箱的蘋果來在車上結緣。大家歡歡喜喜入經藏,不在於記下多少曲目,是否百分百到位,但藉著入經藏的因緣,法親間的凝聚力更緊密了。
這分凝聚力從小家庭延續到大家庭。陳速美去年(2022)剛受證,她和女兒劉庭妤同時捐了榮董。今年,女兒原本辭去工作,準備出過念書,陳速美告訴她,不如趁此空檔,一起入經藏。
二十五歲的劉庭妤俏皮地說:「之後我打算出國讀書,可能將來也不見得有機會參加。若不是這次入經藏的機會,誰會跟媽媽一起表演啊?」經過一個月的練習,從一團亂到漸漸到位,劉庭妤跟著媽媽,從未缺席。
學過鋼琴,喜愛古典音樂的劉庭妤說:「歌曲蠻好聽的,就像在學校參加表演的感覺,可以去動一動也蠻好玩的。」年輕頭腦好,又有音樂基礎,她認為只要配合拍點,呈現整齊劃一、莊嚴有道氣的難度並不高。
她們母女入經藏的心境很單純。陳速美說,女兒的時間剛好許可,能參加入經藏是百千萬劫難遭遇的機會。因此她也邀約大姑和朋友,加入「大愛之光」。「我是十幾年的慈濟會員,這兩年參加培訓、受證後,認識慈濟更多,就覺得應該要加緊腳步,了解上人的法。」
「無量義法髓頌」是演繹整部的《無量義經》,陳速美雖然對經文還一知半解,只要得空,她就以抄寫、讀誦的方式,腳踏實地「入經藏」,期待透過一字、一句的記誦,透徹了解經意,受持且法入心,落實生活中。她說:「其實,這一個月來,看到組隊的這股凝聚力,我自己也好感動。學佛法就在學轉念,遇到事情時,能以平靜的心境去面對,才是入經藏的真正意義。」
雖然每個人對入經藏的解讀不一,不過,釋出一分虔誠配合的態度,卻是北屯一團隊共有的共識,這些感動的火花還在每個人心中醞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