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千五百年前佛陀講演法華在靈鷲山,二千五百年後證嚴上人宣講法華在花蓮。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知道到做到,而上人帶領弟子們實踐佛法,落實人間菩薩行。
《無量義法髓頌》經藏演繹將在2023年7月29日於彰化體育館啟動,第四場入經藏菩薩七百多人,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一樣的因緣,將佛陀宣講的法華經髓,透用肢體語言、梵唄,傳唱著恆河亙古的歌。在時間的長河裡,一點一滴,川流百千萬劫難遭遇的法華真實義。
慈濟邁入第五十八年,上人送給弟子的大禮物是什麼?總導演呂慈悅說:「上人用心良苦,讓弟子入經藏用法莊嚴己身。」慈濟人右肩挑起如來家業,左肩挑起慈濟精神,胸前呈現個人的修養、氣質。在一投手一舉足,合中道,歸一心的合十裡。
行善行孝及時 入經藏更了解慈濟
臺中市中西二區入經藏從零到眾志成城,幕後推手的靈魂人物是活動組簡玲瑤,儘管工作繁忙,還是使命必達。簡玲瑤說:「剛接到任務時,心情是一則喜一則憂。」喜的是中區入經藏菩薩能將法華經髓無量義,莊嚴地呈現。憂的是人力怎麼來?還好有和氣組隊當後盾,從籌畫、討論、邀約。女眾們參與的意願出乎預料之高,讓事情順利圓滿。
《無量義經》「功德品」上說:「譬如船師身有病若有堅舟猶度人。」游秋菊長期受病痛折磨,在5月20日彩排驗收時,類風溼關節炎發作,關節隱隱作痛,她內心自我勉勵,「克服苦痛,努力撐到最後,這次若沒把握,有沒有下次就不知道了。」
十二年前游秋菊也把握因緣參加《水懺》演繹,至今那分感動與法喜難忘。她說:「我們的時間很有限,所以也鼓勵女兒一定要把握因緣入經藏。」女兒陳宜蓁從小就是兒童班、慈少、就讀亞洲大學幼保系時曾擔任慈青社社長,大二即帶動室友茹素至今。目前是幼教老師,她將靜思語、慈濟人文帶入教學中。期待人人能入群處眾、將法延伸在在處處。
陳宜蓁覺得,行善行孝應及時,能與母親參與經藏演繹是媽媽的邀約!對慈濟團體很認同,這裡可以感受到夥伴們一股良善的力量。一開始對於位置、動作、甚至經文都不熟悉,但透過每一次共修練習,智庫團隊、種子們的用心帶領,藉由每個動作傳遞的意涵,漸漸了解經文含意,也更深入認識慈濟團體是匯聚眾人的力量、愛心,甚至汗水及淚水而成的一部大藏經,希望藉此次的演繹能把良善的種子傳遞出去。
無常當如常 與病魔和平相處
去年剛受證的沈豫臻,因姊姊是慈濟人,所以在二十年前她就是會員。「猶記第一次參加慈濟歲末祝福,受到場內氛圍感動不由自主的一直流淚,無法控制。但心情卻是溫暖愉悅的,有種回家的感覺。若不是無常環伺,回家的路還是遙遙無期。」四年前她心臟意外,在生死交關掙扎,她跟跟菩薩祈求,希望能度過此關,出院之後一定要去行善,做回饋大眾的事。
擔任場次種子的沈豫臻,身體還是有些狀況來考驗。當考驗來敲門時,她就用上人的靜思法語,不斷提醒自己,「要克服難,不讓難來克服。」她也期許自己精進做好本分事,把握因緣成就福緣。
承著緣深不怕緣來遲的林承均,認為自己遲了二十年。早在九二一大地震發生時,他就想走入慈濟,但不得其門而入。去年(2022)底參加民權聯絡處的社區歲末祝福後,即填寫志工報名表,投入社區志工行列,並報名人文真善美的課程。
美善的因緣延伸到此次經藏演繹,他說:「很感動慈濟人做什麼事都認真投入,尤其看到白髮蒼蒼的長者也如此投入,或蹲或跪的種種高難度動作,很不捨更是期許自己也能活到老學到老。」
活到老學到老,在人文真善美志工身上看得到。劉松島是攝影志工,同時入經藏,之前是照像館老闆,現在是全職志工。對於被拍照者的眼神、角度、服儀……要求甚是完美。在彩排會場常利用空檔之餘,拿起照相機,捕捉入經藏菩薩的動作、特寫。拍照的當下,還細心地觀察種子志工的動作走位,期許自己能到位。他幽默地說:「我就是欠認真!」一句欠認真,道盡他入經藏的自我期許與要求。
父母典範模 兒子受用入心房
中西二和氣組長鄭碧枝平時用心推素、勸素,藉由入經藏的一大事因緣,她見縫插針,積極邀約社區志工,也花心思讓會眾明白茹素的義意。
身為組長,她感恩組隊的支持、配合,更讚歎大種子黃朗涓用心的製作筆記、小抄,幫忙入經藏菩薩熟記動作、走位,入經藏菩薩們每週練習配合,共同成就一件不容易的事。
不容易的事還有從小就是兒童班、慈少,慈青的兒子賴立勤,他任職於臺北科技公司,上班之餘,全心投入做慈濟。鄭碧枝喜悅分享:「全家有機會在同一空間、時間、人與人之間,行入法華經藏演繹十分歡喜。」
賴立勤受證後加入了北區的企畫團隊,之前高雄經藏演繹時,他每週自費自假南北跑,身雖累心境法喜充滿。他說:「這次回到中區看見熟悉的師姑、師伯,都已是垂暮之年,深感應要把握因緣,不管是家人、朋友、法親,共同來成就法華經藏演繹,珍惜與法親們同行。」
共知、共善、共行的螢光飛翔,閃亮亮地映在人人心間。中區《無量義法髄頌》經藏演繹,是何等殊勝的因緣,讓生命與生命交疊在法海中,有梵唄聲般若音,為人間譜寫雋永的樂章,在亙古歷史長河,傳唱長長久久。(撰文:黃美麗、呂怡萱;章宏達、劉松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