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評論 能源議題藍營佔優勢 國民黨候選人應善加把握

國民黨將在月底前決定2024總統徵召人選,郭台銘、侯友宜兩路人馬各自努力,雖暗潮洶湧,但沒有明的相互攻擊,對將來團結保留很好的空間。只是過程仍免不了傳言紛云,黨主席朱立倫直指任何有關徵召定案的傳言都是不實謠言,強調五月底前一定會推出最強候選人。他的說法,也間接否認5月17日將徵召侯友宜的再三傳聞,遲未定案,似乎郭侯兩人支持度相當,黨中央仍在審慎評估。
侯友宜最近被困在新北市議會,接受綠營疲勞轟炸式的拷問,挺侯陣營則幫他全面佈樁;郭台銘則親力親為勤走基層,宣揚國政理念,最近拋出的核能議題廣發議論,缺電一向是蔡政府的軟肋,民進黨的非核神主牌對台灣民生經濟影響甚鉅,郭台銘拋出的核能議題本來應對他有相當加分作用,不但直擊民進黨神主牌,也讓反核的侯友宜備感尷尬。可惜他在重啟核四上首鼠兩端,說法反覆,反而由加分變成減分,顯然他有蠢幕僚及豬隊友。
郭台銘指核四是過時設計,是相當輕率粗糙的說法。核四一直是台灣核能爭議的重中之重,在民進黨操作民粹下遭妖魔化,但擁核人士仍認為重啟核四才是解決台灣電力最有效、最切實際的途徑。2018擁核陣營推出以核養綠公投,獲六成民意支持通過,蔡英文卻翻臉不認帳,將結果塗銷,堅持2025全面非核。2021藍營發動反美萊豬等公投,擁核推出「重啟核四」跟蔡政府直球對決。四大公投本來在各項民調中都大幅領先,但投票結果卻全軍覆沒,大出人意料之外。
重啟核雖然未過,但正反差距不大,執政當局顯然將四大公投操作成意識形態及藍綠對決,並刻意壓低投票率,重啟核四未超過最低投票門檻而功虧一簣。另外失敗的一大主因是藍營兩大諸侯盧秀燕、侯友宜陣前倒戈,最終以四十萬票差距敗下陣來。儘管如此,也不能說是核四設計過時而應淘汰,郭董室內行人卻說外行話。
核四若是不合時宜,包括許多能源專家、專精學者在內的擁核人士為何還在封存七年後還提出重啟?2018年以核養綠公投以六比四的優勢通過,已讓民進黨神主牌搖搖欲墜,蔡英文卻以政治力逆勢操作,阻擋核能,2021擁核陣營乾脆以重啟核四直球對決,要不是四大公投遭刻意政治化,以及侯友宜、盧秀燕的窩裡反,公投大有可能過關,則郭台銘還說什麼設計過時?
能源政策攸關台灣未來,郭台銘提出討論,格局宏觀,可惜他的論述失之倉促草率,核能已經被國際認證為永續綠能,民進黨標榜綠能,卻又反核,國民黨大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如今侯友宜自困於新北反核四的框架當中,郭台銘又自我設限在民粹困境,對重啟核四畏首畏尾。本來核四議題可以替藍營候選人打開國際視窗,但藍營只見兩隻井底之蛙,徒讓被黨的意識形態捆住的賴清德訕笑。
將來不管郭侯兩人誰出線,都必須提出能源及兩岸論述。能源議題藍營占盡優勢,缺電問題始終是台灣之痛,蔡英文非核後以所謂的綠能包括光電風力水火能源,但除了火力之外,無一奏效,火力發電更因製造嚴重空污、戕害人民健康而廣被認為禍害。
面對缺電問題,蔡政府的終極解方是天然氣,姑不論天然氣跟煤炭已遭國際《格拉斯哥氣候公約》(Glasgow Climate Pact)認定為高空汙、氣候暖化元凶的化石燃料,烏克蘭戰役後,天然氣成國際搶手貨,台灣拚命建造接器站,殊不知天然氣來源還存在很大的方風險問題。歸根究柢,台灣缺電最安全可靠,且具實效的,只有恢復核電,最迅捷之途,又在重啟核四。
蔡英文都以2025以後非關她事,企圖逃脫台灣非核後的負面效應;但身為國民黨領導候選人,卻須勇於面對,這也是有效具體優於賴清德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