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Cornerstone School(建基學校)於3月20日到慈大附中國小部交流十天,在3月29日畫下圓滿的句點。為了感恩所有為此次活動付出的師長及接待家庭,也分享此次交流的成果,3月29日晚間,慈小和Cornerstone 共同舉辦了一場感恩惜別餐會。與會者除了二校師長、美國小客人和接待小天使外,還有寄宿家庭的家人們,以及遠道而來的美國家長和慈濟北加州分會的志工。
Cornerstone School的黃培紅校長表示,來到慈小學習時,感受到老師、家長和同行教育者的熱情、愛及友善,讓她和美國的家長們都很感恩。黃校長也說:「我們希望能從中汲取靈感,讓孩子們從日常生活中學習和傳播這種愛和友善。千言萬語只能化作一句感恩,感謝你們讓我們有這次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為了感恩慈小老師和接待家庭的照顧,美國小客人表演了一首可愛又感性的歌《點燃青春,放飛夢想》,贏得全場熱烈的掌聲。慈小的小天使們,也表演《地球的孩子》回禮,令人感動的是,當小天使在表演時,小客人們也在台下賣力地跟著唱跳,用熱情支持他們的小天使。最後,所有的孩子一起上台呈現《大地和風》國術表演,台灣和美國的孩子所共同展現的和諧與人文氣質,著實觸動人心。
餐會中透過影片,回顧這十天交流的點點滴滴,包含歡迎餐會、入班學習、茶花道課、書道課、國術課、靜思堂參訪、慈小兒童節及國際教育嘉年華活動、支亞干部落原住民文化體驗,以及家庭日出遊,從孩子們一張張開心、投入且滿足的笑臉,感受到濃厚友誼的增長。
遠赴離家 10500公里遠的台灣將近二個禮拜,對美國孩子們來說是很大的挑戰,在全然陌生的環境裡學習和生活,這些孩子們展現了勇氣、毅力與環境適應力。美國建基學校的同學表示:「我非常感激寄宿家庭和慈濟的老師同學,讓我有這難得的學習機會。在學校上課時,我學到了很多新知識,包括國語、數學、歷史和書法文化。尤其在歷史課上,我了解了台灣在日據時代的歷史以及當時的反抗運動。除此之外,我也學到如何克服想家的感覺。剛來的時候,我特別想家,需要在晚上和家人聊天不然我會很傷心。不過,過了幾天我學到了克服想家的感覺,這使我感到很像有石頭從我的背上滾下來。最後,我非常感謝慈濟的同學、老師和寄宿家庭,讓我有這麼好的學習經驗。」另一位美國小朋友分享時說:「來到慈濟的目的是想認識新朋友和學習佛教知識。我在這裡學到了尊重生命和守護地球的重要性,並且非常感謝慈濟的同學、老師以及寄宿家庭,給了我這樣寶貴的學習機會。」
慈小的小天使也分享道:「當初想成為接待家庭除了自身對英文有興趣外,也是因為平時沒有機會和外國人對話。小客人來了之後,我不僅向她學習了英文,還學會了如何溝通、傾聽和相處。」
孩子們不只相互學習,也懂得尊重彼此的差異,慈小孩子與大家分享印象最深刻的:「我們一家是吃素的,小客人來我們家必須配合我們的飲食習慣。有一次,我們帶他去東大門夜市,讓他品嚐台灣美食。雖然葷食當前,但他說台灣的素食很好吃,想跟我們一起吃素,他覺得不吃肉也不會怎麼樣。假日時,我們會互相教導功課,他教我英文,我教他國語。我們光是唸課文就要花將近20分鐘,雖然很費時,但是聽他唸完,我也非常有成就感。謝謝他這一次來台灣陪伴我們,希望未來有更多機會和外國人相處。有機會,我希望能到美國找他一起玩。」
孩子們真摯且令人動容的分享,讓在場的師長都忘卻籌辦此交流活動的壓力與勞累。李玲惠校長表示:孩子們在交流中互相學習,這段經驗對他們一生有很大的價值,尤其美國的孩子即將告別童年,步入中學生涯。感謝學校夥伴以及接待家庭們的熱情招待,讓這段經驗更加難忘。接待家庭願意將小客人當成親生的孩子來疼愛,老師們也用心照顧這群學生,實在令人感動。希望孩子們能記住這段美好回憶,這是一段開始,而不是結束。」
五年一班導師陳秋員老師指出,孩子們透過交流可以互相學習,也可以發現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之處,因為他人就像鏡子一樣,能幫助自己更深入地察覺自我。此外,交流也讓孩子們更有改變自己行為的意願,讓他們變得更認真上課,也更勇於發表意見。
這十天的經驗對美國的孩子們來說,可能是他們心靈被觸動最多的一段時間。黃培紅校長對於短短十天就能造成孩子這麼大的改變感到驚訝:「這種改變是來自美國孩子們在與台灣的孩子一起學習、交流、生活的過程中所獲得的成長,例如跨文化的體驗、增進人際交往技巧、拓展視野和增強自信等。這樣的經驗對孩子們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可以幫助他們更全面地了解世界和人性,也讓他們更加自信和開放。」
此次慈小與Cornerstone的跨國交流活動,是慈小第一次辦理寄宿家庭模式的實體交流共學,李玲惠校長特別頒發參加證書給小朋友們,肯定孩子們的信心、毅力與勇氣,也頒贈感謝狀給寄宿家庭,感恩共同成就這意義非凡的跨國交流。黃培紅校長也致贈禮物感謝慈中小師長們及寄宿家庭爸媽,給予孩子們不一樣的學習與生命經驗。整個交流活動就在互道感恩與祝福、相約未來再見中畫下圓滿的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