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域學科融入雙語 慈大附小為各學科教師增能

「領域學科融入雙語到底要如何做?」「外師在雙語教學中的角色是什麼?」「雙語教學對孩子學習有什麼影響?」……台灣教育現場如火如荼地推動雙語教育,慈大附小雙語教育成效備受肯定,成為健康領域D組的中心學校。為了解決第一線老師的問題,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中小部分領域課程雙語教學計劃團隊於慈大附小舉辦「各領域學科雙語教學教師增能東區工作坊」,共有來自宜蘭縣、花蓮縣、臺東縣、基隆市之29所部分領域課程雙語教學計劃學校,57位國中小校長、主任、教師共同參與,工作坊透過專家學者分享雙語教學概念、經驗分享和課程設計實作,釐清雙語教學迷思,提升教學品質與學生英語能力。
國中小部分領域課程雙語教學計劃主持人陳錦芬教授表示,行政院於2018年底頒布「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期望透過各領域雙語教學,培養能與世界交流、具國際素養的人才。執行至今,感恩許多學校用心推動,而這次工作坊結合理論與實務,分為健康、體育、視覺藝術、音樂、生活、綜合六個研討主題,由胡益進教授、楊啟文教授、高震峰教授、許允麗教授、薛梨真教授、戴琪樺教授、汪履維教授等專家學者結合第一線雙語教學執行成效良好的教育工作者,實務的課程設計與經驗分享,希望帶給老師們在雙語教學推動上最大的協助!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胡益進教授觀察到,從教學現場來看,雙語課和一般英語課的差異在於:雙語課強調使用英語的情境互動,而非僅教授英文學科知識、單字和文法。老師在課堂上運用豐富的肢體語言,搭配重複的課堂用語,讓學生熟悉英語的運用。胡教授鼓勵學校及早適應國家政策,積極實施雙語教學,讓老師與學生都能受益。


這次擔任健康領域分享實務推動經驗的慈大附小孔祥英老師表示,慈小參與部分領域雙語教學計畫多年,績優表現獲教育部肯定,雙語教學設計課程時,千萬不要被教科書綁架,應該依照教學者的邏輯與學生的程度,重新解構教學內容再建構,以簡易單字為主,給予適量程度的字彙,讓語言是在自然而然的環境中習成,讓雙語落實真正的生活中。
宜蘭中興國小的林依婷老師認為,推行雙語教學能夠培養台灣的雙語人才,讓學生在生活中能夠活用英語,並透過強化學生的英語聽力和口說練習、推動中小學部分領域或學科英語授課,以及善用科技普及個別化學習等方式,加速教學活化和生活化。她也強調,真正的素養教學是落地的、貼近日常的,並與學生生活經驗產生連結,教學應該是簡單又持續的日常,而非每堂課都要做秀,或設計過於華麗的教案。
台南東區勝利國小的謝承翰老師提到教學執行要從「單打獨鬥」到「協同教學」和「共同備課」,因此需要導師和英語老師合作。而要實現雙語融入學科主題,必須分析課程內容、設定主題、找到符合主題和學生能力的繪本、以及開發整合教學活動和延伸學習。
一整天工作坊,緊湊的節奏、紮實的分享,讓老師們收穫滿滿,更看到了東部老師的教學熱情與能量。透過這些教師的分享,我們更能了解推動雙語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協同教學、善用科技等面向的實踐方式。各領域學科教師增能東區工作坊的成功舉辦更是展現各校致力於推動教育創新、提升學生英語能力的決心與實力。期望未來能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加入這股力量,讓台灣培養出更多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雙語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