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長謝國樑(中)、都發處長謝孝昆(左)及發言人余治明,說明新市政大樓的「轉彎」。(基市府提供)
【記者江宏志基隆報導】基隆市新市政大樓「轉彎」創造在地就業,市長謝國樑呼籲,結合民間打造東岸商辦樞紐。市長謝國樑15日主持「新市政大樓民間合作開發」記者會,說明考量財政負擔,結合民間力量創造多贏,合作開發為複合型商辦使用,同時以「轉彎」形容新市政大樓政策轉變,因應捷運可能負擔更多的經費,所做的暖身準備。
市長謝國樑公布新市政大樓,定位為「東岸商辦樞紐」,基地原規劃為市府新市政中心,工程經費達三十六點五億元,惟市府財政能力有限,考量該基地屬商業區,結合以商業發展為主,活化土地籌措財源,繁榮東岸商業發展,創造在地就業機會。
謝國樑指出,公共建設有物調波動影響,捷運建設經費相對調高,市府預估新市政大樓在物調波動後,將調整為五十五點一二億元,他曾在去年十二月詢問財政處,當時回復中央補助約三成,市府自行負擔七成,即約三十八點五億元,若未來五年再加上捷運負擔經費,恐增加舉債上限及負債。
市府考量在不增加負擔下,建設新市政大樓,提出不再編列經物調波動後的新市政大樓,預算五十五點一二億元,參考「新北第二行政中心」或「新北市新店行政園區」,結合民間力量,合作開發朝向「複合型商辦」辦理,部分空間可提供市府辦公空間使用。
謝國樑表示,目前新市政大樓基地即屬商業區,未來主要引進最好企業廠商和地方合作,導入商辦也增進基隆就業機會,在大樓低樓層空間,引進零售與生活相關產業進駐,改變週邊區域生活機能。
市長謝國樑更以「轉彎」來形容新市政大樓政策轉變,因應基隆捷運可能負擔更多的經費,所做的暖身準備,強調市府交通處交通規劃科目前負責各類交通規劃,若要負責基隆捷運建設,將會捉襟見肘,市府在今年追加預算中,將會編列一千萬元成立基隆捷運辦公室,為捷運將來進入基隆,進行各項前置的準備工作。
基市都發處長謝孝昆表示,這塊基地使用分區是商業區,基地面積零點四四公頃,現況方正並三面臨路,權屬單一為基隆市政府所有,容積率百分之五百六十,等同於台北市第三種商業區,開發量能潛力高,未來是基隆公私協力新典範,搭配郵輪泊靠基隆港,形塑中正路成為東岸景觀大道,為基隆都市再生帶來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