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院長馬惠明與多針雙電極電燒微創治療團隊及病友慶祝逆轉肝癌。(記者蔡鳳敏攝)
【記者蔡鳳敏雲林報導】長期是台灣十大癌症死因的前三名,每年奪去超過一萬人的生命。為讓雲林鄉親遠離肝病之苦,臺大雲林分院持續精進醫療技術與服務。自2020年引進多針雙電極微創治療已成功完成超過700例手術,五分之一為大於四公分,或是合併血管侵犯,位於困難位置的腫瘤。為期三年的追蹤治療效果顯著。雲林分院今舉行記者會,邀請病人分享治療經驗。四位病人表達對醫療團隊的感謝,和醫療團隊切蛋糕慶祝重生的喜悅。
院長馬惠明表示,吳立偉醫師在巴黎第13大學接受完整的肝臟介入性治療訓練,針對中大型腫瘤及困難位置腫瘤的「多針雙電極電燒治療」,帶回了歐洲頂尖肝腫瘤治療醫院的觀念及技術,用醫療儀器揮灑肝病的作品,讓為數眾多的病患,就近得到優質的治療,不須再載舟勞頓到大城市就醫。甚至外地的病患,也因為這項技術優質的治療環境,到雲林分院接受治療。
胃腸肝膽科醫師吳立偉表示,肝癌治療分為根除性治療跟姑息性治療兩種。腫瘤可以接受根除性治療,將提高存活率。根除性治療包括外科手術切除、腫瘤局部治療和肝臟移植,大多數肝癌患者合併有肝硬化、肝功能不佳、年齡較大或其他共病,並非多數病人都能夠接受手術切除。且由於肝臟來源有限,肝移植僅適用於少數患者,微創的電燒治療術在肝腫瘤的根除性治療就扮演重要的角色。
吳立偉指出,在七百多例的治療經驗,至多有置放九支治療探針,燒灼七公分的腫瘤,在四十分鐘內完成治療,達到媲美外科手術的燒灼範圍。病人有四十位病人的腫瘤有局部血管侵犯,經由包圍式燒灼法處理腫瘤及受侵犯的血管,達到根除性治療的目標。出席的四位病友,都是被視為無法接受根除性電燒治療的肝癌病患,在接受多針電燒治療之後,得到長期的無病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