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新冠肺炎後 引發自體免疫疾病風險增三倍

【記者張原銘、張皓傑台中報導】「新冠病毒感染者,未來產生自體免疫疾病的風險為未感染者三倍左右。」這是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及高雄榮總團隊合作之大數據研究,也是歷來最大樣本數的新冠肺炎與自體免疫疾病之研究。
長期關注風濕免疫疾病的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魏正宗,帶領研究團隊攜手高雄榮總團隊,利用TriNetX這個全球電子病歷資料庫,研究了在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這段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期間所得到的結果。
該研究納入了380萬名接受COVID-19核酸(PCR)檢測的個案(約90萬名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和290萬例對照個案),使用傾向分數配對使二組年紀、性別、種族、社會經濟地位、生活形態及基礎疾病特徵相近,持續追蹤180天,觀察比較COVID-19感染後產生各種自體免疫疾病的風險。
魏正宗指出,研究結果發現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半年後罹患自體免疫疾病之累積發生率(cumulative incidence)為3%,為未感染者之3倍左右。其中,又以僵直性脊椎炎(3.21倍)、混合性結締組織病變(3.14倍)、系統性紅斑狼瘡(2.99倍)、類風濕性關節炎(2.98倍)、乾癬(2.98倍) 、乾燥症(2.62倍) 、血管炎及多發性肌炎(1.96倍)最為常見。
研究團隊也同時觀察了不同性別、不同年齡層、不同種族,不同嚴重度之間的差異。 結果發現男性和女性,症狀輕微或中重症患者都有相似的結果。但女性發生自體免疫疾病的風險略高些;不同年齡層的表現略有差異,但41-64歲這個年齡層的COVID-19患者在各種自體免疫疾病的風險都明顯高於未感染者;亞洲人罹患新冠肺炎後則要特別留意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