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局非常重視鯨豚、海龜保育及救援處置機制。
【記者于欽智高雄報導】為落實推動海洋野生動物保育觀念,減緩鯨豚、海龜日漸減少危機,高雄市海洋局除辦理宣導課程深耕學童保育教育,並於111年度偕同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救援機關、專家學者與海巡團隊完成5隻鯨豚、13隻龜救援,海洋局期許共同保護海洋野生動物。
全球鯨豚有 90 餘種,3分之1以上曾出現在臺灣周邊海域;鯨豚成熟期晚、生殖數少,資源狀態處於珍稀瀕危,主要威脅為獵捕、漁業混獲、漁具纏繞、船隻撞擊、海洋污染及噪音等威脅,為確保其能續存於海域環境中,我國已於1990 年將其列入野生動物保育法之保育類動物。
另全球7 種海龜中,有革龜、綠蠵龜、玳瑁、赤蠵龜及欖蠵龜等5種分布於臺灣周邊海域;海龜壽命長、性成熟慢,其資源狀態分屬瀕危、極危及易危等狀態;大多數海龜生活在較淺的沿海水域、珊瑚礁區等海域,除產卵和曬太陽外,很少上岸;主要威脅為漁業混獲、棲地破壞、海洋廢棄物、氣候暖化及人為威脅等,我國亦已於1989年將該5種海龜列入野生動物保育法之保育類動物。
海洋局長張漢雄表示,為宣導學童從小認識鯨豚及海龜之常識,並灌輸遇其傷病擱淺如何通報救援等保育觀念,近3年來,該局每年均在暑假期間辦理10場親子免費教育宣導課程,以期藉深入淺出,生動活潑有趣的課程設計,搭配有奬徵答作詳細介紹。
張漢雄局長強調,鯨豚及海龜均為滅絕風險極高的海洋保育類動物,高雄為文明先進城市,自應帶頭實踐,呼籲民眾在海邊活動,不破壞棲地,以協助其族群穩定繁衍,倘遇其傷病擱淺,請嚴守「三要四不」(扶正、保濕、記錄呼吸心跳;不讓其風吹日曬、不站在其頭尾、不拉扯或翻滾、不喧嘩吵鬧),並儘速通報救援,欲讓保育工作能更落實,讓其族群永續,有賴大眾共同合作攜手用心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