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專欄】中西醫合治兒童新冠肺炎

5歲小妹妹出現發燒、咽喉乾痛、呼吸急促時,確認新冠肺炎快篩陽性,由於合併咳嗽有痰、食慾差、多天未解便等症狀,住院治療以退燒、止咳化痰及益生菌為主,家長心疼孩子因止咳藥水太苦而嘔吐,故希望合併中醫治療。
中醫視訊診療發現妹妹的舌頭顏色偏紅,中後段苔明顯白厚偏膩,屬於中下焦水濕痰飲鬱而化熱,除給予利水滲濕藥,亦合併增加咽喉黏膜濕潤度及幫助增加食慾的中藥,一次科學中藥後,妹妹的舌苔厚度減退,舌質顏色恢復粉紅色。


幼兒多數表達症狀仍不夠詳實,中醫兒科醫師可藉由進食量、解便情形、生活作息及活動狀況更進一步瞭解兒童體質,並搭配疾病進展給予治療。而孩子怕苦藥的特性,則可將中藥粉加入30mL的溫水中攪拌均勻,並以一口飲入的方式減少藥物停留於舌頭後段苦味區的時間,可大幅增加孩童服中藥意願,事後再補足120~200mL溫水即可。


罹患新冠肺炎孩童治療期間,除了咽喉肺系症狀,亦常合併腸胃消化排便等問題,痊癒後孩子的睡眠及「長新冠(亦稱新冠後遺症)」甚至是更是家長關心的重點。中醫詳細的診察可以改善相對應的症狀並提升孩童免疫力,更可讓家長瞭解孩子的身體概況而調整飲食宜忌。

 

夏日中暑 刮痧清熱瀉火

天氣炎熱,工作環境悶熱(廚房,鍋爐)或者溫差大(從冷氣房到戶外),都很容易中暑,由於出汗導致水分和電解質的流失,小腦的溫度調節中樞失衡引起。
一開始症狀包括噁心、頭暈、頭痛、口渴、虛弱、嘔吐、體溫升高、大汗淋漓。
若遇此情況,首先將患者轉移到涼爽的地方,讓患者補充水或「運動飲料」
這時候只要做簡單的刮痧就可以減輕症狀。不需要專門的技術,也沒有複雜深奧的理論,也沒有專門的工具,除了刮痧板,湯匙、錢幣、木板也是可以使用的工具,隨時隨地都可以刮。
刮痧是用刮痧板在皮膚表面刮來回按壓摩擦,產生瘀點,使用刮痧介質:水劑,油劑或活血劑,效果更佳。
刮痧不宜粗暴,來回按壓摩擦不宜忽快忽慢,忽強忽弱,產生瘀點,瘀斑一星期消退最為恰當。
刮痧除了治療中暑之外,行氣止痛(疼痛)效果也很有效,一些研究發現刮痧沿著肌肉線條按壓摩擦有助於緩解疼痛,與現今物理治療、整脊醫學之軟組織按摩理論是據有同樣的功效[1,2]。 刮痧會導致紅血球破壞,血紅素分解產生一氧化碳(CO)導致巨噬細胞中IL-10(白介質)一種抗消炎因子(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增加促進止痛效果[3]。
刮痧刺激周邊感覺神經,刺激迅速傳達中樞神經系統(CNS,包括脊髓)中的巨噬細胞 (小膠質細胞),小膠質細胞 (Microglial cells) 經刺激後分泌IL-10(白介質)抗消炎因子(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和促進中樞神經系統中β-內啡肽活性[4]。
刮痧除了清熱瀉火,行氣止痛之外,他亦能解表去邪,開竅醒腦,調暢氣血,疏經活血,運脾和胃,化濁去濕,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細胞代謝,增強免疫力。
作用機轉: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環增強,對循環及呼吸中樞有鎮靜作用,直接刺激末梢神經,促進神經內分泌物質的釋放[5]。
參考文獻
1, Hartnett, D.A. Gua sha 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musculoskeletal pathology: a narrative review. Physical Therapy Reviews. 2021, Taylor & Francis.
2, Chu, E.C.P., Wong, A.Y.L., P Sim, P., Krüger, F. Exploring scraping therapy: Contemporary views on an ancient healing–A review. J Family Med Prim Care. 2021 Aug; 10(8): 2757–2762.
3, Zhang J.M., An J. Cytokines, inflammation, and pain. Int Anesthesiol Clin. 2007;
45:27–37.
4, Wu HY, Tang XQ, Mao XF, Wang YX. Autocrine interleukin-10 mediates 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induced spinal microglial β-endorphin expression. J Neurosci. 2017; 37:11701–14.
5, 圖解常見病刮痧療法,陳志敏著,世潮出版社2006年

感冒屬於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感冒屬於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症狀上常見喉嚨痛、流鼻水鼻嚏、鼻塞、咳嗽、有痰等症狀,嚴重時還會伴隨發燒等症狀。普通感冒常見病毒大約有200多種,包含了腺病毒、鼻病毒、腸病毒等等,甚至連現在讓人聞之色變的冠狀病毒也會引起普通感冒。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新冠肺炎的症狀雖然相似,但是我們仍不可輕忽流行性感冒和新冠肺炎可能導致更嚴重的症狀。
在中醫觀點中,感冒屬於外感風邪所致,治療上會依據臨床上的不同症狀而辨證論治。感冒往往在我們發現的時候,已經出現喉嚨疼痛難、以吞嚥的情況,疾病傳變速度又快,出現鼻涕、鼻塞甚至有黃痰等症狀時,病程通常要一到兩週才能康復,現行的新冠肺炎Omicron病毒株也有類似的病程,初起鼻涕倒流、咽痛、音啞明顯,過一兩日變成鼻塞、鼻音、痰音,再過個三到四天出現鼻水和乾咳的症狀,甚至會伴隨食慾差和疲倦等症狀。
上工治未病是中醫在治療疾病時希望能夠做到的,可是急性上呼吸道疾病防不慎防,所以會採取截斷療法,希望能在意識到自己快感冒的時候就能先用中藥去治療,避免後續症狀出現。不論是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或是新冠肺炎,在感覺咽喉在有快要痛起來的時候,就會給予一些清利風熱的藥物治療,因為此時病毒量並不高,再加上清風熱藥物如銀翹散、清冠一號和淨思本草飲都具有抗病毒的效果,所以在初期能夠讓病毒不在上呼吸道過度繁殖,後續的病程就有很大機會不會出現,但這些藥物性偏寒涼,尤其是銀翹散和清冠一號,所以不建議無症狀時自行服用當成保健方。
在急性上呼吸道疾病中期,黃綠鼻涕和痰的出現,中醫和西醫在這階段都會給予症狀治療,到了後期,常見鼻涕倒流引起的咽癢乾咳和表寒未解的流鼻水,這個階段中醫除了解除表寒外還會加重養肺陰的部分讓乾咳症狀緩解。此時也可以用百合、沙參、麥門冬和山藥各一錢半加少量蜂蜜,用熱水300CC沖泡做茶飲使用,減緩咳嗽不適症狀。
感冒恢復之後,還是得注意自身免疫力避免再次受到感冒入侵,不熬夜、正常飲食和能規律運動,還是保持身體健康的不二法門。(撰文:張景翔/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張景翔醫師)

 

壓力大耳鳴 治療新選擇腹針療法

一名40歲男性患者,因長時間工作壓力大、情緒起伏,某日早上起床突然右耳耳鳴,耳鳴如蟬鳴,聽力檢查正常,經多方治療耳鳴依然如故。後求助於台中慈濟中醫針灸科傅元聰醫師門診,採用腹針治療,經三次針灸介入後,耳鳴隻蟬鳴聲減半,持續治療一個多月後,耳鳴聲已消失。
腹針療法,源自薄智雲教授二十年的臨床經驗,其理論基礎以神闕穴(臍)為中心, 結合辨證論治發展以腹部全息、傳統經絡與八廓相對應臟腑及三焦等四種取穴思路的特殊針灸治療方法。又因其特殊的穴位排列,類似一隻龜趴在腹部,又被稱為神龜療法。
腹部外壁可分為前腹壁及後腹壁,腹針療法主要刺激前腹壁。前腹壁的結構由淺而深分別為皮膚、淺筋膜、深筋膜(肌肉層)、腹橫筋膜、腹膜外脂肪層與腹膜壁層。治療回饋不同於民眾所認為的痠痛針感,腹針療法所強調的在於醫師操作時,自身手下的沉緊手感為主。
腹針療法施作手法較為輕緩,僅捻轉不提插或輕捻轉慢轉提插,疼痛較一般針灸針感微弱,可減少患者的恐懼感,民眾接受度極高。此外,針對急慢性疾病療效佳,不僅是針灸臨床醫師一種特殊的介入方法,對於懼怕針灸的民眾,更可在傳統針灸外,提供一項治療新選擇。(撰文:台中慈濟醫院傅元聰醫師、插圖:陳冠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