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子街頭最惱人的隨處狗大便,在經過處理後,也可以變成珍貴的肥料喔。慈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邱奕儒老師平常就有用蚯蚓分解自家廚餘來種菜,自從家養了狗,看到每天產生為數不少大便,興起了利用蚯蚓將狗便便分解變成肥料的念頭,不但在家裡實驗成功,還與碧雲莊社區發展協會合作,讓公園裡遛狗的民眾們,將毛寶貝的便便鏟進「毛小孩黃金便便塔」裡,經蚯蚓分解,最後成為社區植物的肥料來源。
花圃中間狗狗造型的陶板蓋子,是做甚麼用的呢?原來這就是碧雲莊社區裡的「毛小孩便便塔」,在毛小孩便便塔裡,放置了蚯蚓、土壤、和一些落葉,到公園遛狗的人,再將狗便便放進塔裡,過一段時間後,利用大自然的分解者,狗便便就便成了珍貴的沃土,為了讓大家方便也願意使用,毛小孩便便塔旁邊還有小鏟子,當你和毛小孩在享受公園時,也能為環境盡一份心力。
邱奕儒老師指出,台灣許多飼主會將狗便便沖入馬桶,或包塑膠袋扔到垃圾車上,不管哪一種,都可能會增加水資源消耗、增加廢水處理耗能,或增加運送耗能及空污風險。但上述問題,都可用在地循環方式處理狗便得到解決,並成為植物的肥料。更重要的是社區發展協會洪理事長指出,「透過改變處理狗便的方式,讓大家改變了看待動物的方式!」「也讓大家學習用美美的過程處理原本大家很嫌惡的便便」。
而這樣處理社區狗便便的創意方式,也吸引全國許多社區來參訪;花蓮縣議會裡,議員也要求縣政府推廣這種方式,來解決縣內各社區內令人煩惱的狗便問題。
「大自然裡原本是萬物循環的,像糞便可以被分解再回到土壤裡變成肥料,落葉枯木廚餘等也是一樣。」邱奕儒老師說。為了改變大家的觀念和習慣,碧雲莊活動中心的公園裡有很多個藍色的桶子,這些就是「生菜廚餘桶」。利用廚餘,加上公園裡的落葉,放入這個特別設計過,可以旋轉的桶子裡進行堆肥發酵,透過旋轉翻攪讓廚餘發酵熟成,轉化為有機肥料,桶子上還鑽有孔洞,可適度瀝乾多餘的水分,讓桶中的液肥滲落到土壤裡,而落葉可以減少臭味產生。
狗便便塔或是廚餘桶,生產出來的肥料給碧雲莊的菜園滋養,而菜園生產出來的蔬果提供給社區廚房,市集和誠實商店。
人類的行為到了工業時代,與土地的關係漸行漸遠,一昧地奪取利用,卻少了回饋,不管是「毛小孩便便塔」或是「生菜廚餘桶」,邱奕儒老師試著將一般人眼中的不要的東西回歸給大自然,化廢為寶,期待家家都有廚餘桶、便便塔、小菜園,讓人類體會自然界應有的律動和循環,學習尊重環境,愛護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