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顏面神經麻痺中醫有撇步

在冬季或是早晚溫差變化大的時節,中醫門診不時可見到有因面部偏癱的患者,透過西醫師的介紹而前來尋求中西醫的合療。「顏面神經麻痺」分為中樞型與周邊型,因腦血管疾病如腦中風、腦瘤或是腦膜炎等所造成的面癱,稱為中樞型,患者除了顏面肌肉無力外,經常合併同側肢體無力的情形,且患側抬頭紋正常;反之,若患側抬頭紋消失或變淺,而四肢肌力無出現異常,則稱為周邊型。
在中醫典籍稱為「面癱」、「口僻」、「歪嘴風」等,透過四診合參、辯證論治,針灸採用的穴位包含百會、風池、攢竹、犢鼻、解谿、太衝等,再加上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兼中醫部主任何宗融醫師獨創的推、拉、破、逆等手法來加強療效,若是懼怕針刺的患者,也可給予雷射針灸、耳穴刺激、遠紅外線或是艾灸的方式來協助患者復原,臨床證實愈早期治療則療效愈佳,多數病人可在6個月內完全恢復。而中藥上除了內服,還能針對病人個別狀況作外敷如蜈蚣、全蠍、路路通、皂刺、白芥子等藥材濕敷患處,以達到活血消腫、通絡止痛。


此外,衛教病人更是復原之重要關鍵:
1.保持良好生活作息,避免熬夜。
2.營養均衡,避免食用如烤、炸、辣、酒精、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3.切勿揉眼睛、睡覺可戴眼罩防止異物入侵。
4.眼部從攢竹、魚腰、絲竹空、瞳子髎、承泣、睛明穴以指腹輕柔地畫圈加上臉頰巨髎、地倉的穴位按摩。
5.戴帽子保暖,避免頭部受風。
6.適時運動促進氣血循環。
7.保持心情愉快,患者常因面部肌肉歪斜而產生自卑感,此時患者一定要調適好心理壓力,才有助於健康的恢復。
(撰文:花蓮慈濟醫院 何宗融副院長/ 黃俐瑜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