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毅基隆報導】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與立委陳椒華及賴香伶等人,6日舉辦「填海方案一直來,航運生態全都die:環評會應退回四接填海方案」記者會,針對環保署將在七月七日以線上會議形式舉辦「協和發電廠更新改建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初稿」,質疑環評會議線上舉辦的合法性,四接東移方案不僅未重做調查直接審查,對基隆海洋生態及基隆港運作依舊造成嚴重影響,強力要求環評會應退回四接填海方案。
立委陳椒華表示,環評法第十條規範開發案於公開說明會後界定評估範疇,包括替代方案、應環評項目等,但目前台電四接的填海造陸範圍已全數東移,跟原方案完全不同,沒有重疊,但仍屬於「基隆市水產動植物保育區」,等於填海造陸區域已非原調查評估的範圍,因此應重新進行範疇界定,不能沿用原案的初審,接續進行第四次審查,甚至應該退回重新進行東移案的環境生態調查,陳椒華支持在地的訴求,退回四接填海方案。
媽祖魚保育聯盟理事長、前環評委員文魯彬律師表示,資訊的完整及正確揭露,是環境影響評估很重要的部分。台電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附屬設施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將預計填海的位置往東移,填海面積由十八點六公頃,微幅縮減為十四點五公頃。開發地點既然不同,相關環境項目(含物理及化學,包括地形、地質及土壤、底質;水文及水質;氣象及空氣品質;噪音;振動;異味;廢棄物;溫室氣體
等;生態;景觀及遊憩;社會經濟;文化等)應全部重新調查、分析,不能拿變更前的舊資料蒙混。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表示,海岸管理法第一條要求「確保自然海岸零損失」,四接東移方案規劃填埋白米甕炮台下方的自然海岸,不僅牴觸自然海岸零損失,亦破壞基隆的重要景觀。天然氣屬高碳排的化石能源,且價格及供應均易受國際局勢影響。台灣目前已經有十二個運轉中的燃氣火力發電廠,其中,大潭、興達正在擴建,大林也想擴建;而台中正在新建,政策過度偏重天然氣,不利國家能源安全。協和電廠鄰近新瀨海底火山,學者李昭興教授曾指出有地熱潛能,協和電廠轉型應直接轉型為再生能源電廠,而非繼續擁抱化石能源。
基隆市船務公會前任理事長曹育民說,四接選址錯誤,將導致基隆港最後的生機,被急速扼殺。目前選址方案規劃在基隆港外設置,除容易在軍事上直接成為目標,一個簡單的軍事行動就可以同時讓商港、軍港、天然氣接收站及電廠同時停擺;此外液化天然氣船(LNG船)還將跟基隆港大小商船貨輪、旅客郵輪共用單一航道,未來的衝擊可想而知。而開工後長達七年的施工期間,幾乎就是直接掐住基隆港的咽喉。
基隆護海公投領銜人、市議員王醒之表示,基隆市的火力發電廠就像是接力賽一樣,一棒接著一棒。從民國二十六年北部火力發電廠,開始運轉到民國七十年除役,緊接著交棒給協和火力發電廠,從民國
六十六年開始運轉至今,這兩座電廠總共運作九十年,排放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懸浮微粒等各種汙染也長達九十年,這是整整四到五個世代。
基隆市長參選人陳薇仲議員表示,「環境影響評估法」除提到環境影響評估應「公開說明及審查」,並明定當地居民可提出意見、參與勘查及公聽會,以完善知情權與可能涉及之環境人權。她批評,台電在走了近三年「四接開發」環評中,卻突然更改破壞與開發標的、直接將四接填海範圍「東移」,卻不用重新完整調查生態與海岸影響,跳過對在地居民、基隆航港界舉辦公聽會、參與現勘,完全把環評與調查當程序過水,更蔑視程序正義與重大開發案的在地公民參與、依法賦予的知情權。環保署還在「正常生活」的狀況下,還以「線上開會」來協助台電以資訊落差闖關,讓人質疑開發單位用「偷吃步」、環保署還幫忙用程序護航。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與立法委員陳椒華及立法委員賴香伶,強力要求環評會退回四接填海方案,東移方案不該用舊的生態海岸影響資料蒙混過關,請依環評法完整調查後送審。強調基隆人都期待,運轉九十年的協和電廠,可以能源轉型為其他汙染較低的發電方式。為避免「航運生態全都die」,請環評會退回四接填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