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法脈專刊】【證嚴法師說故事】國王與乞士

佛在世時,有一個小國的國王,他深信今生此世的位高權重,是他過去生布施、造福的結果,所以他常歡喜造福。
有一天,他啟開珍寶庫藏,以七天的時間為限,發出通告說:「人,不分遠近、不分種族;只要來此,一定有求必應。」他把珍寶分成一堆一堆,來求助的人,每人給一堆。
佛陀知道這位國王發如是心,可是他這樣並不是真正的解脫,因為他還是有所求──求來生福。於是佛陀化身為一位乞士來到國王面前。乞士說:「我知道國王喜愛布施造福,所以我要來求財物。」國王說:「好,那你就拿一堆去吧!」乞士拿了一堆珍寶就走,可是只走了七步,又將珍寶放回原處。
乞士說:「本來我想三餐溫飽就可滿足,但現在有這些珍寶,如過著流浪的生活,覺得欠缺了安全感,所以很希望蓋一棟房子。」國王聽了覺得有理,就說:「你可再拿一堆!」
他真的再拿一堆。走了幾步又回頭將珍寶放回原位。乞士說:「我想這些東西只夠蓋一間房子,若想娶妻也還不夠呀!」國王就說:「好吧!那你拿三堆去,就足夠你娶妻建屋了。」這位乞士於是拿了三堆珍寶,只是他走了七步,又回過身把東西放回原處。
國王很訝異地說:「三堆財寶難道還不夠嗎?」他說:「我算一算即使房子蓋好,娶妻、生子;我還得請一些奴婢來奉待妻兒,或者把房子裝潢得漂亮一點,所以算起來仍是不夠用!」
國王卻也度量寬大地說:「那你就拿七份去吧!」乞士真的拿了七堆寶物離去。走了一段路,又把東西原封不動地放回去。
國王微怒道:「你真是一個怪人,這些你還嫌不足嗎?」乞士嘆道:「我再怎樣計算仍覺得不夠!即使什麼都有了,可是兒子長大也要娶媳……唉!人生一世確實是追求不完,也做不完呀!況且人生無常,我寧可過著目前這種樸實自在的日子,沒有精神的負擔及家室之累,可以清淨地過一生。我認為目前的生活,就是我最理想消遙自在的生活方式。」
國王聽了乞士的分析,頓有所悟,他想:「對!人生有永無盡頭的追求,我現在已經很好了,還想追求來生的福!若生生世世只追求福報,那就永無解脫之日了。身為國王要為百姓、國事操勞,還得防範他國侵犯,為此憂惱,像這樣是真正的福嗎?我應該去追求更超然自在的福!」
一般人求無止境,所以「見好不求難」。這個例子告訴我們,人生求無止境,多辛苦啊!其實,「追求」並非全然不好,我們學佛也要「求」精進,不過精進是為了要解脫自我的心靈,「求」突破人間色欲的誘惑,要真正用脫俗的精神,追求心靈清淨,而達棄欲無貪的輕安!

 

【靜思法語】福慧雙修共善行

最近我一而再、再而三說「感恩」。人與人之間,總是有這樣的好因緣能接近佛法,或者與很多宗教會合起來,彼此沒有宗教的藩籬,互相借力使力。

「三角洲」看天下 天地多遼闊

我天天面對全球地圖,哪個國家有人來了,不論是否為慈濟人,跟我所談論的話題,都離不開慈濟與全世界。世界上處處有悲歡離合,人世間又發生什麼事?我總是在地圖上尋尋覓覓,這也是「歷史」。
「昨天」過去了,是歷史;「早上」過去了,也是歷史;時間在秒秒間過去,這秒秒也是歷史。「分秒」是很重要的時間,不只是我,在座的每一位都一樣,我只是多用心在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
我整天的生活離不開「我的空間」,是真實的,過日的空間。沒有人的生活空間比我更狹窄,我好像整年都在閉關,而我閉關的空間,總是在精舍的角落裡,從會客室走到餐廳,再從餐廳走回會客室,再進入寮房,這就是我生命的「三角洲」。
我天天都是走這樣的路,這就是我的生活,空間很小。但是我一坐下來看到地圖,天地之間多遼闊啊!我看到不同膚色的人,說著不同的語言,有各種不同的文化,他們是在哪個國家,都可以在地圖上找出來。
他,是從那個地方來;我,是這個地方來,我們會合而來,所以叫做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我是過得不亦樂乎!我可以看遍天下,看到不同的人種、聽到不同國度的聲音,雖然有的聽不懂,但是放心,會有人幫忙翻譯,傳承了這樣的心音。
對方的心裡想說什麼,他說出來,有人再翻譯給我聽;我聽進他想表達的心意,再彼此互動,還是那樣地「合」。經過翻譯,喔,我懂了!對方用語言表達的意思,入我的心了,這都是很開心的事。

慈濟足跡所到 讓苦難見生機

人世間本來就要這樣,當他處在苦難的國度裡,當地的急難需求,透過親友,就會傳到慈濟來,期待慈濟去支援,這都是因緣。時間的累積,在開闊的空間中,人與人之間就這樣接力起來。
從「時間」而言,是要搶救;在「空間」方面,要去建設;在人與人之間,要互相調和。假如是孤老無依,或是病苦殘疾人,我們就呼籲,請社區就近關懷與照顧他們。
天下一家親,健康的人要去照顧有病的人,或是殘疾人;年紀比較輕的,要去呵護年老的人。這種啟發人性,互相關懷的景象,都是這幾十年來,慈濟人所做的。我們看到被慈濟幫助的人,翻轉了他的人生,變成能幫助人的人。所以我常說,只要是慈濟的足跡能到的,這些被幫助的人一定會復甦起來。
我們平時點點滴滴的付出,可以讓他們在苦難的地方,有了蓬勃的生機,所以我要代替他們向各位說感恩。這也是我為什麼要說,眼睛張開就要說「感恩」,感恩自己還能動,還可以下床,站挺了還能跨步出去,表示我今天又可以為人間付出點滴的力量。
在分分秒秒的時間中,可以看見、聽到、付出,也就是我天天說的「生命盤點」。期待慈濟人,要盤點好自己生命的好事,對的事,做就對了。要加強力量,不僅一生一世或來生來世,而是要生生世世共行菩薩道,福慧雙修。

一場雨,兩樣情

作者:靜一

在大雨滂沱的時候身處室內,總會特別感覺到安全、幸福、幸運與感恩。

但如果這時的自己,是正要出門的時候呢?

您的心,是依然心繫目標?戒慎忐忑?
或是不由得起了「好倒楣」的念頭?

我發現,一樣的大雨,每次的心情其實很不同。

有時,我戴上全罩安全帽,穿著雨衣在大雨中行走。這樣公然在大街上「洗雨衣」,心情真是超愉悅的。

還有大雨騎車時,身邊車輛經過,突然來一道直接灌頂的人造海嘯,也是有一種騎水上摩托車,乘風破浪的快感。

也有一次,大雨騎車時劇烈咳嗽,直接吐在我的安全帽裡,模糊了視線,只好趕緊靠邊,脫下安全帽,對著水溝嘔吐。低頭看到不停劃過頭髮落到地面的雨滴,滴滴答答,突然明白,我不是身體不舒服,而是因為培養很久的妹妹要離職,而不小心傷心了…。

簡單來說,只要我心情好,大雨就是加碼的歡樂。若相反,就成了印證悲情的背景。

可見,不管這個世界發生了什麼事,真正定義它的,不是外表所見的情境,而是我們指揮導演的心。

若能保持一顆清淨的心,那麼每場大雨,都會是一場美麗的相遇,留下的都是感恩、歡喜。

只是,要如何保持心的清淨呢?
智者大師,教給弟子一個很簡單的測試。

當弟子想跟智者大師說話時,大師說,檢查一下,你要說的話…
第一,是不是對大眾有幫助的話?
第二,要說的這件事情,是真的,還是不實的?
第三,準備說出口的,是好話,還是壞話?
如果以上三個條件都不符合,這話你還要說嗎?

少說壞話,多說好話,就像在整理我們的心,把負面慢慢去除,把正向慢慢增加。記住,二件事都要同時做,才能有最好效果喔。

祝福 我們
每一刻察覺去除煩惱意
每一句好話增長慈悲心
每一場大雨洗淨眾心地
每一念祝福陪伴眾生行

現在對自己說,
不管眼前是大雨或是陽光,
我決定,每天都是好心情

平等──救拔眾生苦,用愛膚人心

慈濟不只是宗教團體,也是人道團體,人道精神本就不分宗教,看待一切生命皆平等,這是我們的方向。我們秉持《無量義經》的精神,要讓自己的心境「靜寂清澄」,走入人群付出,不受眾生煩惱污染;還要「志玄虛漠」,真誠地立弘誓願,心胸開闊,讓此心志盡虛空、遍法界,深無窮盡,闊無邊際。發心立志以後,就要「守之不動,億百千劫」,堅定我們的道心。
佛菩薩在世間度眾生,會顯現不同的相接近眾生,應機度化;人間菩薩走入人群,也要尊重天下眾生的生活習慣與文化背景,讓人得以親近佛法、聞法受益。慈濟在近年來於各地舉辦大型浴佛典禮,廣邀大眾參加,也會有各宗教的神職人員及代表與會,隨著慈濟人的引導沾香湯、禮佛足、供花等等,這是很不容易的。
他們也依照自己的信仰習慣,在禮佛以後,於胸前畫十字祝禱,或是攤開雙手祈禱。慈濟人在國際間與不同宗教人士互動,也會尊重其道場的禮儀規矩,入境隨俗,表達合宜的禮節。大家雖然有不同的信仰,但是相互尊重、彼此肯定,以無私的愛為共同的方向。

慈濟於海地聖亞拉罕卓教堂舉辦浴佛典禮,維克多神父雙手合十浴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