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法脈專刊】【證嚴法師說故事】守戒重道

多年前,我講了一部《藥師經》,隔年,有一位家庭主婦,她只是聽到我在錄音帶裡所講的「八關齋戒」,雖然她沒有見過我,但是從那天開始,她就持八關齋戒,直到今年(六十八年)來參加打佛七,在這五、六年漫長的時間裡,她持戒不斷。
這位善女人是一位很平凡的家庭婦女,但是她光聽錄音帶便能持戒堅定,使我非常感動。雖然她離我很遠,不過,這部經的要義已深深印入她的心坎裡,她說過去她很少聽法,而這部《藥師經》使她獲益匪淺,所以虔心依教奉行;她也覺得師父時時在她面前。
所以學佛者必須聽法、思維並且實行,才能得道。修道就像走路一樣,只要方向正確,走久了終能到達目的地;如果不走,路永遠是那麼的遙遠。
佛教有一則公案──佛陀時代有兩位比丘結伴要到舍衛國謁見佛陀。他們走了很長的一段路之後,感到非常口渴。正好他們來到一口井水邊,其中一位比丘趕緊汲水,一飲而盡;另外一位比丘看到水裡有蟲就不喝水。
那位喝水的比丘問他:「你不是也很口渴嗎?為什麼現在有了水卻不喝呢?」不飲水的比丘回答:「世尊曾經制戒,教我們不可飲用有蟲的水。所以,我要奉持佛戒。」
其實,佛要我們不飲用有蟲的水有雙重意義:一是顧慮到衛生,隨便喝不乾淨的水對身體有害。二是水中若有蟲,喝了等於殺生,所以,佛禁止比丘飲用有蟲的水。
不過,那位飲水比丘又再度勸說:「路途還很遙遠!你如果不喝水會渴死,那就見不到佛了。」
不飲水的比丘回答:「我寧願喪失生命,也不願破壞佛陀的教誡。」他就這樣渴死了。
由於持戒,不飲水的比丘死了之後,靈魂便轉生到忉利天,具足天人的莊嚴身形。當天晚上,他立即到了佛的處所。他先向佛頂禮,然後聽聞佛法,當下證得「法眼淨」;法眼淨就是證了真諦的道理。而那位飲水比丘,再經過兩天的跋涉才到佛處。
佛雖然知道這兩位比丘結伴而來,以及中途所發生的事,卻故意問飲水比丘:「你從何處來?可有同伴?」飲水比丘便據實地向佛稟告之前所發生的經過。
佛陀說:「你沒有守持戒律,根本沒有見到我!你的同修(結伴的比丘),已經先你而見到我了!」可見,學佛一定要守戒重道;若是放縱輕道、不守戒律,就會離佛很遠。修行者不可不留心!
【摘錄自證嚴法師《四十二章經》 第三十七章 念戒近道】

 

【靜思法語】活用生命行善法

在這個大空間生活,人人平安、身體健康,所以我們見到人就要說:「感恩喔!」感恩大家維持大環境的乾淨,讓人人身體健康。

時時感恩 慈濟是感恩世界

師父常常說,我每天眼睛打開,第一個念頭,就是「感恩!」感恩昨晚一覺到天亮,我還平安,還能翻身下床,一切健康自如,每天的開始,生活就充滿感恩。
各位菩薩,你們要學師父,時時感恩、分分秒秒都生活在感恩中,只要起了感恩的念頭,絕對就沒有擔憂。師父剛才爬樓梯,每踏上去一階,就說:「感恩啊!」感恩讓我能夠來到這裡,返身坐下來,還能與大家說話。我們要人人感恩,一切動作平安自如,有感恩心,就很快樂。

把握當下 即時付出結善緣

師父一直跟大家說感恩,我們更要把握時間。過去我每個月都出門,後來時間不夠用,就一年出來兩次;現在連要出來兩次也困難,除了時間不夠用,我的體力也不夠了。
是什麼時候開始變化?時間帶走我生命的所有一切,不是只有我,人生的自然法則應該都是這樣。師父自己就覺得,我過去很積極,就是一直想明天;每天都想,明天還有什麼事情要做?我應該再為人間做多少事情?現在我只想今天的下一個小時,我是不是能夠把話說到完?是不是能夠順利走下臺,回到座位?這些現在都沒有把握了。
佛陀告訴我們無常觀,人生無常、生命皆平等,這也是大哉教育,教育我們真誠的大愛,愛天下眾生,對萬物一視同仁,普愛一切的物命。

活用生命 入人群服務眾生

慈濟今年五十五年;環保菩薩從開始投入做環保,疼惜大地、疼惜物資、愛護環境,也已經三十二年了。大家把社區整理得乾乾淨淨,將本來要被當垃圾的資源,回收回來讓它變新的,再讓人利用,這就是大家用心用愛、疼惜物命。
「環保」是愛護世間所有東西的生命,就如一張紙大家用過一次就丟棄,師父會將原本密密麻麻字體的紙張再翻過來,用鉛筆寫完,再用原子筆寫,之後還可以用毛筆寫,同一張紙利用三次,它就有三世的生命。生命貴在讓人利用,有被利用的生命就是活的。師父每天眼睛張開,都很感恩今天還可以活用我的生命,為天下眾生做事情。
我們要有共同的方向,就是愛惜大地;要將善法結合起來,人人行善,就是人間菩薩。時間分秒過去,人也會漸漸年老。師父感恩大家真心的付出及真善的行動,這分的美善,端端正正,將愛的能量會合在一起。

認識自己

作者:靜一

您覺得您真的了解自己嗎?
為什麼這樣說?
為什麼這樣做?
為什麼這樣想?
剛才明明還想著要這樣,結果一瞬間,卻做成那樣了?

有時會發現,我好像只能清楚、控制、指揮某一部分的自己,還有一塊未知的領域,卻是模模糊糊的,主人…不明。

最近,因為疫情關係,三不五時,就是要洗洗手。以前,從來沒有一天洗這麼多次手,洗著洗著,發現慢慢有了不一樣的感覺。

認真地「內外夾弓大立腕」搓洗後,以水沖去泡沫,感覺到肌膚被清淨的水滋潤著,拿出手帕擦乾,肌膚重新毫無阻隔地與空氣接觸,哇~真的有一種肌膚會呼吸的感覺,它像在開心地說著:好舒服、好清爽喔~

然後開始斤斤計較,小心著不讓剛洗乾淨的手,碰這個,摸那個。但是,過了一會,馬上就忘了這些事,雙手又開始摸東摸西,四處沾染細微塵埃,直到下次洗淨,才又驚嘆著,原來「乾淨」是這樣的感覺啊!

那,我的心呢?它現在是髒的嗎?有多髒?感覺自己也不是那麼的清楚明白>_<。

最近和幾位好友相約,要測試一個新習慣,就是相約每天晚上九點,一起上線,寫下自己的祈禱與祝福。

祈禱與祝福,有時可以寫得很快,有時需要好好「想一下」才寫得出來,最大的收穫是,發現若沒有提醒,就是會沉溺在事項裡,忘了對於正在苦惱的事,給予祝福、表達感恩。

如同學習佛法的過程,師父常常提醒,有願就有力,所以要勇於發願,因為發願時,馬上就可以察覺到自己有多少的「信」,有多少的「疑」。

突然,明白了,
為什麼修行者必須要日日早晚課?
為什麼學佛者必須要日日薰法香?
為何麼行善者必須要日日祈禱祝福?

信生,疑斷,緣熟。
什麼緣?
與眾生互敬互愛,互相成就的清淨緣。

祝福大家都能找到,
最適合認識自己的方法。
將塵埃洗淨,
讓本心浮現,
以清淨真如,
結眾生良緣。

證嚴上人《三十七道品講述》──觀受是苦

人生到處都可以聽到:「苦啊!」世間若無苦,就不會有佛出現在人間,佛陀為了要瞭解世間的苦,才出家修行,然後成正等覺。以前的人只知道苦,但不知道苦在哪裡?也說不出「苦」這個名詞,更無法知道苦的源頭與原因;佛陀找出苦的源頭,解開了苦,然後用智慧向人間說法。
佛陀教育我們,要調伏自己的感受,佛教把感受略分為苦、樂、中,稱為「三受」;細分有五種──苦受、樂受、喜受、憂受、不苦不樂受。感受沒離開樂受、苦受;在樂受中還有喜受,苦受中還有憂受;心不苦不樂,就是「中受」。世間人我是非,無不在感受裡,若看得開,感受就不會那麼苦;若看不開,就常常會覺得苦,所以大家要多細心觀察自己的身與心。
佛陀教導我們用種種方法修行道業,要接受最超然的教育,就不能離開「三十七道品」的常識與觀念。我們對自己的身體要有徹底的認識,一切都是自己的心態、感受。有的人雖然欠缺物質、環境惡劣,但是面對自己的人生,常常很快樂,時時都感到很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