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專刊】風味多樣的蠶豆食品

鍾而贊/文

蠶豆種植是店下農業的一項重要經濟產業,已形成超萬畝的種植規模,傳統以「早稻+晚稻」一年兩季生產模式的店下「萬畝洋」因蠶豆產業的發展壯大形成「早稻+晚稻+蠶豆」三季生產模式。種植蠶豆收入在當地農民生產經營收入占比相當大,成為一項新的「富農產業」。
店下農民種植蠶豆歷史很悠久,不過長期以來只是當作一種「小貴」作物,利用邊邊角角的園地或秋收過後的田野,零星種植一些。當地農民所稱的「小貴」,包括豆類以及油菜、馬鈴薯等等,是為了區分水稻、蕃薯等主要糧食作物的一個概念。大部分「小貴」作物,主要作為蔬菜用於自家食用。即使在貧困年代,人們也總是想方設法讓生活過得多點滋味,表現在食物上,就是充分利用隨手可取的食材,努力創造出種種可口的食品。聰明靈巧的店下人光用一個蠶豆,就能製作出不少風味各異的美食。略舉如下:

蠶豆(謝樹淵 攝)

 炒砂豆。
農家收穫蠶豆後,除一部分鮮食,大多帶皮晾曬成干豆,便於長久儲藏。炒豆用的是干豆,一種是平常的炒法,直接是將干鍋燒到熾熱,再將帶皮的干豆撒進鍋裡爆炒,直至豆肉炒熟為止;另一種同樣需將干鍋燒到熾熱,然後將帶皮的干豆混合砂子撒進鍋裡爆炒,直到豆肉炒熟為止。前者稱炒豆,後者稱炒砂豆。炒的過程要不斷用鍋鏟翻炒,以避免豆皮、肉炒焦了。無論是炒豆還是炒砂豆,都以皮肉不焦不破裂為上品。
物質匱乏年代,孩子們零食少,炒豆(包括炒蠶豆、豌豆、黃豆)成為最常見的零食之一,即使這樣普通廉價的零食,對那時的農村孩子來說也非易得,所以村頭村尾的小雜貨店的玻璃罐裡常年裝有炒豆和炒砂豆,那是當作商品要賣的。炒砂豆的機會更少,遇到節日,比如端午節午餐過後,當母親會炒一鍋砂豆,給孩子們當節日零食。
鹽漬豆。
顧名思義,鹽漬就是用鹽水浸漬,所以是一種鹹味的豆食。鹽漬蠶豆的原材料可以是鮮豆,也可以是干豆,均帶皮,干豆需事先用水浸泡至皮肉鬆軟。將鮮豆和浸泡後的干豆與鹽水同鍋煮熟,再晾乾,即為成品。成品表面敷有一層鹽水結晶物,看上去如披上一層白紗,豆的肉質結實,略帶鹹味。
蓮花豆。
在舊時鄉村,蓮花豆是一種常見的佐酒小菜。只用蠶豆為原料,而且只能是干豆,干豆先用水浸泡至鬆軟,然後用刀先沿豆身前端兩片豆肉的中縫輕輕切開,切縫達到豆身中腰部位,再沿豆身正反兩面的豆皮正中各輕切一道豎線,小心將皮扯一扯,不可用力過猛,僅使其與豆身略有些分離即可。完成了原材料的加工,再將其拋入滾沸的油鍋中,直至油炸到色澤金黃發亮,被切開的幾瓣豆皮如花瓣一樣張開。因形得名,所以稱蓮花豆。
蓮花豆是一種油炸食品,造型美,味道香脆,深受人們的喜愛,也是鄉村小食雜店的當家商品,裝在玻璃罐裡,按粒賣,比炒豆貴了大約一倍。有愛喝兩口的,常常就吆一個兩個同伴到小店來,讓店主打一兩碗米酒,捉一小碟蓮花豆,呷一口,拈一顆豆,張家長李家短地聊個小半天大半天。
蠶豆串。
最簡單的莫過於蠶豆串。新豆收成,當母親的往往會在煮飯時順手煮幾串蠶豆串,給孩子們當零食,讓他們高興高興。隨手取幾枝細細的竹籤,把五六顆七八顆蠶豆穿成一串,扔在鍋裡和米飯一起煮,飯熟了豆也熟了,然後掏出來,遞給孩子。孩子舉著豆串蹦跳著出門去了。因為沾了飯香,又是鮮豆,未加任何其他調料,味道特別鮮甜清朗。

蠶豆美食 (謝樹淵 攝)

五香豆。
上海的五香蠶豆是很著名的,不過,五香蠶豆卻不是上海專有,店下農家婦女家家戶戶也都會做五香蠶豆,做法也大同小異。
可用鮮豆,也可用干豆,以干豆為多。先將干豆用清水浸泡至鬆軟,放入鍋裡用水清煮至微熟,然後撈出,瀝干,再放入鍋內,加入五香八角用文火燒煮。五香八角是個通稱,指的是茴香、花椒、八角、桂皮、丁香五種主要香料。這次的燒煮一般只需要二三十分鐘,不能燒過頭了。有時還會加些鹵料、少量鹽,撈出後加香精攪拌,至冷卻便是成品。
  蠶豆飯。
每年立夏日,店下農家有煮豆飯吃豆飯的習俗。所用的豆,或用豌豆,以蠶豆為多。煮蠶豆飯前,先將鮮豆去皮,去皮後兩瓣豆肉青黃相間,撒進油鍋裡翻炒。講究些的還添加了其他配料,如肉絲、魷魚絲、蝦米等,混合著豆肉炒,添些鹽巴味精。然後把鍋洗乾淨了,將淘洗過的米加水倒進鍋裡,將炒過的豆肉連肉絲、魷魚絲、蝦米等鋪在米的表層上,蓋上鍋蓋蒸煮,至熟為止,一鍋蠶豆飯就煮成了。一掀鍋蓋,熱氣騰騰中撲鼻而來混和著豆香、飯香、肉香、魚香的美味,讓人垂涎。
煮、吃蠶豆飯習俗的由來,或可歸為兩個方面。


其一是慶豐收,立夏時節正值蠶豆、豌豆成熟季,收成總是讓人欣喜、值得慶祝。
其二是保健。民間的說法吃豆飯可除積去濕,清熱解毒,立夏過後,南方天氣漸熱,又迎來梅雨季節,火氣旺,濕氣重。蠶豆即是食物,也是中藥材,有健脾、利濕、止血、利尿、治膈食、水腫之效(相關記載見於《本草綱目》《本草從新》《食物本草》《湖南藥物誌》等),現代中醫學研究表明,蠶豆是一種營養價值非常豐富的豆製品,其藥性平、味甘,具有補中益氣、健脾利濕、清熱解毒的功效,適量的吃一些蠶豆可以有效吸收蠶豆之中的蛋白質,從而增加血管彈性,延緩動脈硬化,而且蠶豆之中的膳食纖維可以有效促進腸道蠕動,清除體內的膽固醇,可以預防便秘和心腦血管疾病發生。

蠶豆美食( 謝樹淵 攝 )

 陳豆燉補(豬肚、泥鰍、清水籐)。
陳豆燉豬肚或泥鰍、清水籐是一種傳承至今的夏季進補方式。所用的食材,陳年蠶豆為主,或陳豆+豬肚、或陳豆+泥鰍、或陳豆+清水籐(取莖,晾曬乾,切成節塊),陳豆要事先炒熟,再與豬肚或泥鰍或清水籐一道放在大燉鍋裡燉,至豆爛熟為止。湯為主產品,豆、豬肚、泥鰍那當然也不能浪費,清水籐煮過後要撈出丟棄。
以陳豆為燉補當然是基於蠶豆所具有的醫療保健功效,所搭配的食材,也都可作為中藥,豬肚可治虛勞羸弱、洩瀉下痢、消渴及小便頻、疳積,泥鰍有補中益氣、益腎暖脾、除濕退黃、祛濕止瀉、止虛汗之功效,清水籐(藥名清風籐)可治風濕痺痛、瘡瘍腫毒、皮膚瘙癢,與陳豆相搭配,可相輔相成,增其功效。
蠶豆煮酸菜和蠶豆炒墨魚(魷魚)。
以蠶豆為主食材的菜餚不少,這裡介紹兩種:蠶豆煮酸菜和蠶豆炒墨魚。
這是平常人家餐桌上的兩道常見菜品。食材以蠶豆為主,酸菜、墨魚為輔,蠶豆用鮮豆,去皮,加酸菜、墨魚絲或魷魚絲清煮,或加少量油輕炒後再加清水蒸煮至熟,各具風味,是佐飯之良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