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法脈專刊】【證嚴法師說故事】人生只有使用權

 

莫拉克颱風造成臺灣「八八水災」,這波惡水淹沒家園、財產,損失多少人命,造成多少人無家可歸。山區豪雨不斷,只聽到一聲「轟隆」,許多居民就來不及躲避;大水挾帶著大量土石崩塌,瞬間掩埋一、兩層樓高,真是慘不忍睹。
許多災民面臨生離死別,哀痛逾恆,聽聞一件悲慘的事──當時正逢八月八日父親節,有位父親長居都市的兒孫、媳婦都回家慶祝,還來不及晚餐,一家十餘口不幸罹難,只剩下這位老父親;瞬息之間房子沒了、田地流失,親人全埋在地下,真是情何以堪!
昨是今非,生命無常。我常說:「人生沒有所有權,只有使用權。」還能把握使用權時,若是理念正確,投入社會公益、廣利群生,就是發揮生命價值;理念若有偏差,花天酒地、紙醉金迷,即使有再多再高的名利、地位,不能及時把握造福,終究散盡錢財、身敗名裂,人生到頭來是一場空,何況還造下多少惡業。
人生沒有什麼能永遠屬於我們,不過若能展開大愛,徹底「把握當下,恆持剎那」付出,就能增長永恆的慧命。
佛教中有則公案──兩位修行人相約尋訪名師,出門一連走了幾天的路,深感辛苦。其中一位說:「我很疲累,再也走不動,我想到這裡就好,不想再走了。」
另一位勸他:「我們要精進,想想這幾天已經走了這麼多路,剩下不多,再繼續走。」
想放棄的修行人說:「我真的不想再走,還是回去好好修行就好。」
精進的修行人說:「不然,我盡量幫忙你,譬如我來拿重物,辛苦的事由我來做,還是結伴一起走。」
想放棄的修行人還在思量是否接受條件,精進的修行人又說:「但是有幾件事無法替你做。」
他問:「什麼事?」
「譬如吃飯、穿衣、走路等,你要自己做,我無法替你。」
原本想放棄的修行人一聽,猶如當頭棒喝,他覺得:對!自己吃飯才會飽,自己走路才能到達;我若不吃會餓死,不精進則無法增長慧命,所以應該要挑起行囊,繼續向前走。
這則故事教育我們要時時警惕,生命的使用權應用在何處?若不趕緊把握發揮,無法增長慧命;所謂自修自得,不修就不得。
【摘錄自證嚴法師《人生經濟學第三章》分秒有效用‧之三 生命的長度、寬度與厚度】

 

【靜思法語】聞法悟道發菩提

在人世間,我天天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都是敘說人間苦難。要如何救拔?唯有一個方向,人生宗旨的教育。

救拔眾生 行菩薩法

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看見人間苦難、體會到無常,也看到眾生沉迷在貪欲之中,因此立志出家。他放下名利、地位,以及豪華的生活,要做一位人間典範。
他投入人間道路,去看人間的境界、聽人間的聲音,把聽到、看到的形形色色,不斷地體會、分析,的確眾生沉迷貪欲、被物欲淹沒了。苦啊!而且無常變化在瞬間。所以人生無常、苦難偏多,就是佛陀所體悟到的真諦。
現在我們所追求的,就是佛陀的教育,精神理念叫做「菩薩法」。菩薩是覺悟有情,都是凡夫學道,從道中體會道理,道理叫做真諦。不知在幾世以前,我們就已經糊里糊塗,總是在受業造業,造業再受業,不斷在六道中輪迴,實在是很深的沉淪。

有福有緣 自度度人

但是,我們很有福,累生累世以前,就已經接觸到佛法,在學佛、學法,只是都沒有徹悟。假如與佛無緣,現在連聽到佛法的機會都沒有;現在我們聽到佛法,心起歡喜,接受佛法,同時發心學佛,力行菩薩道。
菩薩道,就是教度人間,看見人間苦難,見苦才能知福;這一條道路,是我們發心立願,要去身體力行的一條康莊大道。我們要把小路開拓成大道,不只自度,還要去度人。路,都是起於自己的內心。還沒有發現菩薩道之前,等於是懵懂人生、迷失自己;現在與佛有緣,聞法歡喜,則發心立願要走進來。

人間實相 覺悟之道

我們要先去看看人間的實相,現在地球人口不斷地膨脹,快八十億了,但是動物有八百多億。人的呼吸都已經污染了空氣,還增加了這麼多的動物,牠的污染是人的幾百倍,為了天天要供應牠,需要多少的土地來飼養?畜牧業要擴張,就要砍伐森林,這些息息相關的輪迴,都是為了這一張口,造了許多的業。
如今,業力已經催得很緊迫,所以天下災難偏多。不只是地水火風災,還有瘟疫,這一波的新冠疫情就是瘟疫。
各位菩薩,我們要覺悟,佛法就是引導我們走入覺悟之道。修除過去的無明欲念,從現在開始,提升愛心,人人發心立願,行在菩薩道上,再接再厲,彼此合和互協。精神理念不能偏差,要時時聞法,用心體會每一天的《人間菩提》。行入佛法,要走入覺道,切莫再迷茫。

聽說之間,信實作伴

作者:靜一

自從工作轉為人資之後,生活中,多了很多很多「聽」與「說」的工作。也察覺到,越認真投入,就越發現,這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聽。要釐清事情,找到方法,必須尋求很多人的意見,集思廣益。沒想到,聽得越多,腦袋越糊塗,因為每個人所指問題源頭,五花八門。雜訊……很多。

說。老實說出心中的疑問或建議,才說沒幾句,就被質疑、被反對,被誤會,或是引發另一種情緒力道,讓討論歪樓。沒有耐心聽與說的雙方,結果反而要花更多力氣,才能調對頻率,開始「溝通」。

曾經,對好友說,跟您說話真的好累,傷了對方的心。後來,現世報,也被人說,跟我說話,真的好累,不小心讓我的心也受傷了。

「聽」與「說」之間,
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能不能讓我們停止傷害,重新開始。

或許,一時之間,還找不到問題出在哪裡,但是我知道,怪別人,只會讓情況更糟,想要解決問題,你只能從檢討自己下手。

聽。我聽完全了嗎?
不只是給彼此足夠的時間,聽對方把話說完,還要看清楚對方的行為,察覺對方外顯與隱藏的情緒。如同 上人說,用眼睛聽,用耳朵看,將種
種訊息會合在一起,我發現,對方的OS(心聲),好像真的可以「看得見」耶。

說。我清淨地說了嗎?
沒有辦法要求對方,一定要靜靜地,不帶知見與情緒地聽我們說話。只能在表達前先用心祈禱,沉澱自己,確定自己能以誠懇、信實、正直的心,表達清楚想問的問題,想說的資訊。

如此,一點一點,調整改進。我發現…
即使對方不願聽我把話說完,我也能清楚感覺到,因為對方此刻,心處於怎樣的狀態,或是因為過去的經驗,對我預存了什麼樣的看法。即使察覺到這些,心情也能保持平靜,甘願承受過去自己魯莽所造成的果報,耐心等待轉變的一天。

而在聽人說話的同時,雖然發現與他真正的行為有所差距,也不因此起輕蔑之心。能夠同理,是因為知見、情緒的影響,為了平衡自己而出現的行為,並非他真正的模樣,要有信心,有一天我們一定可以做到清淨無染的溝通。

質直無偽,志念堅固。
如是菩薩充滿其國。
《法華經 譬喻品第三》

羨慕華光如來未來的佛土,處處皆是質直無偽,志念堅固的菩薩。
以這樣的夢想,也祝福我們…

聽話如鏡,映照眾情。
說話如水,柔軟清淨。
聽說之間,以誠以情。
信實作伴,大道邁進。

證嚴上人《四十二章經講述》

佛教徒有三種,一種是信佛的人,一種是拜佛的人,一種是學佛的人。信佛也有三類,一種是知識的信,一種是盲從的信,一種是迷信。
知識的信,只研究佛法,把佛法當作學問研究,這是信佛的人。不過這不是正確的佛教徒,只不過將佛教的文字般若拿來利用而已。這不是智慧,是世智辯聰,是社會一般對佛法有常識的人。
另一種是有信無覺,就是盲從。人家拜,就跟著拜!很多人說:「我只知道是祖先留下來的,就是拜拜而已啦,我也不知道在拜什麼?」這是盲從的拜,這不是佛教徒。再一種是迷信,他認為:「我拜佛,佛就會保佑我;我拜佛,佛就幫我消災;我拜佛,求隨心所欲,求我的家裡平安。」像這一種,就是迷信。
真正的佛教徒是學佛的人,要將佛陀的教育用來身體力行。若只研究文字,不一定能用佛陀的行為來修養,來開闊自己的心胸。除了信以外,還要用佛的教育來修身養性,好好用佛的教法來改變自己的人生觀念,這就是正信的佛教。

慈濟志工打包防疫物資,啟動安心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