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110年社造計畫28案展現成果

【記者徐玉英桃園報導】桃園市長鄭文燦日前在桃園市議員鄭淑方、涂權吉、市府都發局長盧維屏、楊梅區長邱世源、秀才休閒農業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黃耀祿等28個獲選社區里長或理事長陪同下,前往楊梅區江夏堂,出席「110年度桃園市社區環境空間營造計畫」成果展。

楊梅區江夏堂一隅。

鄭文燦表示,社區環境是都市景觀的一環,市府透過跨局處資源挹注,鼓勵社區居民找出地方獨特的DNA,並透過周邊環境及空間改造,打造具質感、美感的優質社區,同時凝聚社區居民的向心力。都發局自104至110年度補助社造計畫案件累計170件。110年度以「清淨家園」為主題,共28個提案獲選受補助。為促進各社區間的相互交流觀摩,完成營造後再由社區相互評分,「社區改造擂台賽」分別選出一般型社區及深耕型社區各5名,去年由桃園區中原里辦公處「舞動中原快樂棧」獲評一般型社區第一名、中壢區芝芭里環保志工小隊「相遇大伯公」獲評深耕型社區第一名,鄭市長特別感謝所有參與計畫的市民朋友,因為他們的努力讓社區增加幸福感。

桃園市110年社造計畫28案獲選。

鄭文燦說,社造計畫鼓勵社區自主發掘閒置空間,並邀請社區居民參與雇工、購料等環節,共同完成環境營造工作,讓社區閒置空間蛻變為可及性高、使用率高、質感及美感皆達一定標準的嶄新空間。他舉例,楊梅泉水窩江夏堂具有悠久歷史,除了爭取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預算,將半月池改造成為生態蓄水池,此外,江夏堂也透過社造計畫,利用在地竹材營造幽雅靜謐的竹園空間,展現歷史建築的文化魅力。鄭市長也說,社區居民在挖掘地方紋理、社區DNA,及參與營造的過程中,同時加深了對地方的認同感,這也是政府推動參與式預算的價值所在。
鄭文燦指出,假如美麗的建築周邊環境卻很醜陋,恐怕非民眾所樂見,期盼透過社區環境空間營造,讓建築與社區環境都能共好。要塑造城市之美,需要打造更多兼具人本、友善、生態與美感的社區,因此他特別鼓勵各社區相互交流觀摩,藉此激發社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