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法脈專刊】【證嚴法師說故事】清掃婦人聞法莊嚴

有一個佛典故事:在印度,當時運輸都用牛馬拉車,牠們在路上邊走邊大小便,有人會把這些糞便撿回去,曬乾之後,當生火煮飯、燒水的燃料;有的曬乾疊起來,用來砌牆蓋房子,所以牛糞是貧窮人維生的資源之一。
有位婦女平常在街道上撿糞便、掃馬路。有一天,聽說佛陀要來村莊講經,看到大家穿著非常乾淨的衣服,捧著香花等供養品,準備聽佛說法,她很羨慕地想:「我是不是也能去見佛,聽佛說法呢?」
她趕緊回家沐浴,披上她認為最乾淨的一條圍巾,鼓起勇氣前去見佛。看到很多人圍繞在佛的前後,這位婦女感覺自己貧賤而卑微,就站在遠遠的地方。慈悲的佛陀看到了,就對大眾說:「我看到一位最淨潔的女人,善女人,來吧!到前面來!」
佛陀向她招招手,這位善女人不由自己向前走。很多人回過頭看,原來是一位掃街道的賤民,大眾不由地讓出一條路。這個女人走到佛陀面前,五體投地向佛陀跪拜,感恩佛陀的恩召。
佛陀對大眾說:「在這個道場中,身心最清淨的是這位善女人。」有人說:「佛啊!她是賤民,她在路上掃街撿牛糞,最不乾淨!」
佛陀慈祥地看著大家說:「表面上她的生活很貧窮,但是她的內心很富有;她所披著的衣服,雖然是粗布,卻很乾淨;她的心中沒有貢高我慢,也沒有複雜的煩惱,所以她的內心最清淨,尤其她有一顆虔誠的心。」佛陀就開始對大家說眾生平等觀,最重要的是虔誠、尊重、恭敬。
釋迦牟尼佛講藥師法門,從第一大願到十二大願,都是慈悲濟世的法門,就是「慈濟」慈悲喜捨、眾生平等的法門。修行者,除了外在現出家形象,最重要是內心修持慈悲喜捨;即使在家居士帶髮修行,只要有無垢濁的清淨心,甚至能「無怒」,心中不起怒,對人無害無怨,都是修行。
每天我都說感恩,因為我們雖然立足臺灣,但放眼天下,每天都能看到慈濟人,在國際間穿著簡單、清一色的「藍天白雲」,為苦難眾生伸出雙手,以肢體語言擁抱、膚慰,尊重地搬著資生的物品去給他們,這不就是清潔的身心嗎?這不就是平等、慈悲喜捨的心嗎?這就是藥師佛道場!
藥師佛的道場並不局限在某一處,人人的自性就是一片道場,藥師佛道場應該建設在人人心中,不論走到哪,都應敷設高座,安奉藥師佛在心中;我們也要敬重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依教奉行,清淨內心的道場,才是真正的內外修行。
【摘錄自《藥師經講述二》第十六章念彼如來獲福免難】

【靜思法語】科技聚愛益眾生

愛的連線 有時差無秒差

在全球慈濟委員慈誠精進日,同樣的時間,有的國家是在半夜,有的是在早晨,也有的是在中午或下午。雖然各地時間不同,但是有時差沒有秒差,只要按一個鈕,幾千條線,全球好幾十個國家,每個人都能在線上聽到師父說話。
畫面裡,一格格框子裡的相片,顯現出在各地的菩薩們。大家在分享時,都會舉手,讓大家都能即時聽到。科技的發達真的很令人讚歎,像我這一刻,不也是乘著太空梭,在繞著地球嗎?我不也是在跟大家互動嗎?所有慈濟人在互動,都是很真實地在利益人群,不用花多少錢。
懂得利用科技,就可以彼此教育、互相勉勵,這種愛的能量,要好好地利用它、使用它。每一條線都是愛的能量,把它整串拉起來,就是整齊又扎實的粽串。

貪圖短暫享受 擾動宇宙生態

最近看到新聞,一些有錢人前後到太空去了,雖然只在太空停留了幾分鐘,卻要花費很多錢。然而在我們想來,這不只是花錢的問題,而是是否擾動了生態?這一座太空梭在瞬間升上太空,經過幾分鐘又下來,不僅天地宇宙被污染,這中間又要花費多少人力、物力?在打造的過程,又是要破壞多少大地的物資?實在是令人難以言語!
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滿足欲望,為了貪圖短暫的享受,這就是人類!當太空梭啟動的那幾秒鐘,他們的心靈難道不會緊張嗎?那一剎那間,心腦的感受是快樂的嗎?一直到上太空了,那幾分鐘,他們的心是否安定?這都很難說,我們只能說,不可思議啊!
他們可知,地面上有多少苦難人在受飢、受寒?假如這些錢都能化為物資去救人,不知能飽足多少人,能得到多少人的讚歎!有些人總是不忍眾生受苦難,這不忍之心,才是人間真正該有的心態。

天地無常 瞬間釀災

人世間苦難事偏多,無常事時刻都在發生,有時就是在分秒的一瞬間。現今氣候變遷、四大不調,有時天地瞬間的不調,也會在瞬間釀成人間的災禍。
天地無常,成、住、壞、空是不變的定理,幾百萬年前的一片地,現在可能在瞬間就讓人看到了無常。「壞」——天地在損壞中,可能是造成激烈的火災,也可能是土就這樣流竄下來,讓人看了總是驚心動魄,也很怵目驚心。
時代的科技,給予人類很多的方便,用得對,就是利益人群;用不對,就是耗費、破壞,擾動了大乾坤,也造成許多破壞和污染。因此,若能好好地利用科技,就是功德無量,如果是用在錯的地方,就是消福造業。
許多事情都是在一念間,師父在此要祝福大家,分秒都是造福人間、增長慧命,更能時時利益眾生,成為人間菩薩。

貧與貪的心

作者:靜一

疫情剛爆發時,公司二位妹妹曾和我分享了一件很有趣的事。

有位前輩,給她們一盒口罩,讓她們自由運用。這二位單純善良的心,幾乎馬上就達成共識,要送給她們身邊最需要的人。

誰,是最需要的人呢?她們馬上問了工作上,需要與大量民眾互動的同事,同
事說,有的,主管已有為他們準備,請放心。

既然如此,二位妹妹想,現在口罩那麼難買,那就跟同事們分享吧,或許有人的家裡會有急需。可以比照政府現在的方式,一人只能限定買少少的數量,然後再將大家購買的錢還給贈與人,這樣等於幫助了同事,省去排隊的時間,應該是非常公平處理了。

結果,沒想到訊息傳給同事時,卻引發了更多的疑問。

有人問,現在不是限制購買嗎?
妳們的口罩是哪裡來的?

有人問,妳們自己拿了幾片?
然後才拿出來賣?

有人說,
這個數量無法滿足所有人,這樣反而會起紛爭,
妳們還不如自己收起來算了。

我聽了妹妹們的分享,馬上哈哈大笑,沒想到,小小一個考題,我們就被考倒了。

答案是,
口罩是有緣人贈與。
二位妹妹一個都沒拿,
就開放出來與大家分享。
雖然數量不夠滿足所有,難道隱藏起來,就會讓大家對口罩的焦慮,更降低嗎?

這是一個考題,測試的是貧與貪的心。

我也曾嘗試去買口罩,不是撲空,就是大排長龍,若非時間有餘,若非家中急需,誰能耗費如此多的時間去排口罩?

有一次在捷運上,看到一位皮膚黝黑的中年男子,脖子上掛著一條很舊的毛巾,他用手抓著毛巾,掩住自己口鼻。我看了很傷心,自己身上也只有布口罩,沒有醫療口罩可贈與。這樣的疫情,衝擊著多少艱苦者的家庭。要為生活忙碌者,真的無法東奔西走尋找口罩,我們需要同心協力,運用慈悲與智慧防疫,才能讓大家一起安穩地走下去。

佛陀為人天說法,沙門修行持獨善,
世尊恆慈常教化,菩薩承教度眾生。
(上人手札)

口罩缺乏,是業力衝擊。
善良缺乏,是習氣堆積。

拉長時間來看,這是菩薩道上一個個的練習題。需要耐心去應對,從中體會悲心當如何相應,智慧該如何捨取。

當考題來時,或許我們的貧與貪會不小心起而相應,感謝佛陀慈悲,就像我們的父母,耐心地等待孩子,盼望著我們有一天能夠懂事體貼,能夠立大志、做大事。

我也相信,總有一天,我們都能瞭解佛陀的心,瞭解佛陀所說法,自己有所覺悟,也能夠去覺悟他人,這條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路雖然漫長,卻因彼此相伴而不孤單。

證嚴上人《四十二章經講述》
 眾生的毛病,用粗相說,就是貪、瞋、癡;有了貪瞋癡就可以分析出八十八種煩惱。因為外面的境界六塵,緣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造作六種粗相。
譬如我在講經,有的人會感覺到有理,很歡喜;可能也有人會感覺,時間怎麼還沒到?坐得腿痠了!我看這麼多人,這麼多人看我一個人,這就是眼接觸外面的境界。不只眼接觸,耳聽我說話,也接觸到這個境界。
日常生活中,有人會說:「我歡喜吃辣的,我愛聞香的。」有的人聞到臭豆腐,就嚇壞了;有的人卻感覺很好吃。這就是鼻根和舌根各有各的愛好,各人各有不同的感受,都叫做境界。總而言之,眼、耳、鼻、舌、身,接觸到外面的境界,由意來分別,就叫做粗境。
貪、瞋、癡在內心,讓人看不到。儘管有貪,但是沒那個境界,沒有動作,別人也不知道你貪在哪裡。瞋就是發脾氣;癡就是愚昧無知、不明白道理,這都叫做微細的煩惱。佛陀教我們要先「離欲」,離開欲念、去除煩惱。欲若離開,心才能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