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專刊】三明致力推動兩岸產業融合發展

【記者蔡叔涓福建報導】相對於福建的幾個閩南城市,位於福建省中部連接西北隅三明市,是台灣人比較陌生一點,但是,三明以其豐富的林業資源和自然生態,近年來也吸引越來越多的台灣人到三明發展。

三明市大力發展綠色經濟、文旅經濟。(周志鴻攝)

三明市東依福州市,西鄰江西省,南接泉州市,北傍武夷山南平市,素有福建的「閩北明珠」之稱。

據了解,以前因為兩岸情勢緊張,福建的一些大的重工業和國企都設在三明,所以那時的三明市有大鋼廠等,發展可比現在的廈門、泉州好多了,是一座新興的工業城市,被大陸國家林業局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三明市大力推動生態環境保護,自然環境大幅改善。( 周志鴻攝)

三明市擁有海峽兩岸(三明)現代林業合作實驗區,是大陸全國集體林業綜合改革試驗示範區,享有福建「綠色寶庫」的美譽,擁有中國丹霞•泰寧世界自然遺產地、世界地質公園2個世界級國家公園。

三明市生態在福建名列前茅。(周志鴻攝)

據悉,上古屬百越地的三明,歷史悠久,人文綿長。武夷山、玳瑁山脈、戴雲山,峰巒聳峙,溪流密佈,河谷與盆地錯落其間;客家文化搖籃、千年古縣記憶、耕讀傳家風習,賦予三明在時代版圖上獨有的魅力。

三明市非常重視市裡的青山綠水環境。(周志鴻攝)

三明市自然資源豐富、生態優美,國民黨前榮譽副主席蔣孝嚴,曾經在林博會開幕致詞時,大力稱頌三明的發展與台灣關係,抗戰時三明曾經是福建省會、國民黨重要據點,臺灣故副總統謝東閔就曾經在此地待過。

三明市寧化客家祭祖大典。(伊世海攝)

現在隨著大陸經濟改革與快速發展,三明市把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原則,謹守「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和要求,善用生態環境優美,文旅資源得天獨厚的優勢,以文化為引領、旅遊為主體、康養為支撐的文旅康養產業,發揮三明資源和產業特色,推動兩岸文旅康養產業融合發展。

「耕讀李家」森林康養小鎮位於三明市泰寧縣杉城鎮際溪村!

建構振興美麗鄉村

台青張欣頤 打造打造特色「耕讀李家」

【記者蔡叔涓福建報導】在福建閩北地區的三明市泰寧縣有一個台灣姑娘張欣頤,她六年前隻身來到福建,沒有留在一級城市、二級城市,她去到一個全山環繞的小山村,而且這一待就是六年裡,不論寒暑、不論晴雨或下雪。

她,為什麼這樣選擇?她看中了鄉村的什麼?她又在鄉村裡得到了什麼?

「耕讀李家」裡的教室。

張欣頤及她的團隊所在的就是「耕讀李家」森林康養小鎮,位於三明市泰寧縣杉城鎮際溪村際溪村距泰寧縣城約12公里,景區結合丹霞地貌和田園風景,生態旅遊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曾是福建省級重點貧困村。

「耕讀李家」裡的教室許多學生參加。

在被列為扶貧開發重點村之後,泰寧縣結合丹霞地貌和森林風景,規劃多措施發展結合丹霞地貌和田園風景,逐步將「耕讀李家」建設成為集耕讀文化體驗、養生度假、田園生活為一體,獨具「耕讀文化」特色的多彩美麗鄉村。

張欣頤及一批來自台灣的台青創團隊,他們落地扎根在這裡地六年了,他們制定保護性開發山水人文的鄉村振興發展計畫,團隊將台灣文創設計理念,結合台灣社造運動理念,打造特色「耕讀李家」鄉村旅遊目的地,以進一步構建耕與讀的新農村文化。

際溪村是一個小村莊,常住人口只有200人;村子雖小,名氣不小!這裡有丹霞地貌,有田園風光,還有歷史名人。村民們守著這些傳家寶,過去不知道怎麼賺錢。

走進「耕讀李家」沿著小徑深入,遠處的丹霞地貌和眼前的田園風光形成了別樣景致。在這裏,你能看到氣勢恢弘的將軍帽、攀登李家岩,體驗中國之最的丹霞岩槽,感受歷史名人曾在此隱居和讀書的清幽氛圍,自然人文的完美結合,以及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讓際溪村充滿潛力。

漫步「耕讀李家」,看到李家菜地、青年創客坊、鄉村民宿等等設施在整個打造過程中,盡可能保存村莊原有基底和風貌,突顯丹霞田園風光特色。

在目前「耕讀李家」來講,主要精力放在豐富業態專案和文創與自然教育方面,通過不斷完善這些業態專案,來增強遊客參與性和體驗性,讓真正的鄉村旅遊,向休閒體驗更高的層次轉型發展。

台青在三明泰寧從事鄉村復興推展成績受肯定。

張欣頤向參訪的華文媒體介紹「耕讀李家」的發展理念,他們在泰寧縣的際溪村開設一個自然教育工坊,顧名思義,自然教育就是既要有優美的自然環境,還要有順其自然的生活方式。每當週末,10幾個孩子來到這裡上自然課、學做手工皂。村裡人學手藝、做手藝,城裡人看手藝、買手藝,一來二去,做成了一種立足於鄉村生活的文化旅遊項目。

張欣頤是學景觀設計的,在村裡待了一陣子,就知道該怎麼給這個古老的村子,設計一種新活法。在2022新的一年,張欣頤有更新的挑戰,更寬廣的發展。

她要搞好鄉村建設在振興,人們希望她幫忙搞好一個鎮子。要變得現代化,首先要變得美化;除了要挖掘自然文化特色,還要考慮如何在人口密集的聚居空間裡,合理地設立停車場、公廁等基礎設施,她過得忙碌而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