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奔騰不息於雲林慈濟 /林靜憪(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

時間過得真快,雲林慈濟有愛已經超過三十年,斗南園區也要慶賀二十歲了,數月前,雲林余天助師兄回精舍,分享將出版專刊,囑咐靜憪為專刊寫序,並拿出兩包古坑咖啡,表達可能需熬夜寫稿,貼心的附送咖啡提神,靜憪開玩笑的說兩小包是兩小杯而已,寫不出來怎辦?說完相視而笑,這就是法親情誼,藉咖啡傳遞法親濃郁情誼,這就是慈濟。

心隨境轉奧妙無邊,提到雲林腦波自然浮現出西螺大橋畫面,旋即盛名的北港媽祖連映,當然斗南慈濟園區稲禾連天碧綠,無患子茂密,斗六醫療接地氣,雲林在台灣西部種種景象多元,濁水溪幻化清流,慈濟讓愛奔騰,不由吟唱:

合歡山高三千四

連天雲霧注清流

東奔立霧入大海

湍流南投陳蘭溪

南跨雲彰濁水流

古昔雲彰靠度舟

西螺大橋貫通路

蕩蕩大道便利行

貨暢人流廣流布

雲南平原響各方

春來稻禾連天碧

夏至揚風蕩金波

秋冬滿園綠油田

夕陽漸斜隱入海

雲嘉子弟善孝悌

靜思慈濟勤耕耘

慈善醫療加環保

穿梭里仁無苦難

濁水溪亦有清流

慈濟大愛奔騰不息於雲林

好似昨日雲林善女人程美娘師姐因女兒的因緣,探訪花蓮靜思精舍,看到瘦弱的證嚴上人以堅定的毅力,為救助貧病眾生所做的努力,感動之餘回到雲林立即邀約親朋加入慈濟,除了展開慈善訪視濟貧工作,並開始參與培訓,當年交通不比如今方便,到台中、台北參加培訓,返回雲林已是半夜,而訪視的工作均由台中師兄姊們,前來雲林陪伴入戶訪貧,手把手傳授技巧,師兄姊們更是一趟趟的慈濟列車,返回花蓮尋根求法,堅定菩薩道心轉眼已經三十餘年。

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次日,靜憪穿梭災區,經彰化抵達斗六,看到倒蹋的房屋,師兄姊們成立臨時救災中心,雲林慈濟師兄姊人少工作量大,至今猶記得短暫與他們共做點心饗鄉親的溫馨片段。之後追隨上人興建大愛村安住災民惶惶不安的心,協建簡易教室等,災民安心社會自然安定。

為慈善、共修、環保所需,感恩慈濟家人們提供場地,讓雲林會務得以逐步漸進,2000年經陳訓源師兄引介,承接林漢鎮醫師因籌設醫院,無法啟用抱病往生遺留下來建築物,籌設斗六慈濟門診,時,雲林及斗六醫療非常缺乏,藉著承接舊建物,在斗六興醫療守護雲林民眾健康,亦運用樓上作為共修及志工培訓道場。如今各大醫院進駐,是否慈濟起了帶頭作用呢?

記得1992年衛生署張博雅署長來花蓮,向上人說明雲嘉南地區,每萬人不到十床醫療缺乏的窘境,邀請上人協助前往雲嘉南設置醫院,靜憪隨師到該三縣市訪查,為協助解決病患竟一問題,雖無經費依然熱忱,到處尋覓土地,記得當年雲林縣長帶著我們前往古坑等鄉鎮探勘土地,可惜因緣不在雲林,醫院落腳嘉義大林甘蔗田中,雲林師兄姊們雖感遺憾,卻很認真的協助籌備與募款的工作。

雲林地緣遼闊,斗六醫院能提供使用空間有限,志工們在各鄉鎮租借土地或是建築物,推動環境保護資源回收工作,處處為家非兒家,經常搬遷自難安,如何能安定膚困拔苦痛?一日郭輝龍師兄,得知一座廢棄紙工廠欲出售,幾經洽商購入該舊廠房,開始在舊辦公樓使用,隨著會務推展慢慢將舊廠房納入使用至今,舊廠房運用至今不覺已經二十年。

雲林師兄姊們一棒接一棒,無餘、無煎、感恩、尊重修,如今在西螺、北港、斗六等地,均自有會所在當地守護社區,身心貧病、環保及社會教育工作,三十餘年來無論是慈善、醫療、環保,尤其是社會教育,對雲林地區的貢獻功不可沒,上人每次到斗南園區,一波波的環保志工前來園區探望上人,他們的平均年紀超過八十餘歲,從他們的言談及眼神中,看的一股來自證嚴上人給他們心靈的力量,每一位向上人撒嬌的老人家,均可侃侃而談,他們言語中已經脫離家庭不安之心靈束縛,一位九十多歲老人家說「有人說我不識字,我原本很自卑,但上人說懂道理比識字重要,讓我豁然開朗,不計較了,自然與兒媳間融合互動」。

雲林園區運用廢棄工廠中走過二十年,經志工們努力耕耘,生態保護、農耕、讓園區綠意盎然。每每看到他們向上人獻寶,說他們一年一分地稻米收成多少,比其他稻田多收一、二成的量,質更不在話下。

無患子收成多少?環保回收減少多少垃圾?減少多少碳排?親子教育作了多少等等?每一場雲嘉的災難,他們與嘉義師兄姊聯手救難,在此縣市資源缺乏的環境下,他們的努力與用心,以及和合互協力量大,在當地創造了一個老舊建築,卻蘊含豐厚人文社區學習中心,靜憪發自內心深處致上深深的感佩!

雲嘉地區在全國人口老化屬前段班,慈濟所提供的長者成長與關懷,無論對於失憶長者或是家庭,或是青年族群,創造青銀共創的思維,值得讚嘆,為了園區的老舊,為了推展長者照顧,創造健康環境是當務之急,斗南園區已經開始規劃「身心靈健康中心」,期待全方位的思考,能為雲林地區提供一個安全、環保、生態,提升心靈與健康的適齡園區,無限祝福無限二十,大愛奔騰不息,永續雲林慈濟道場於人間!

雲林慈濟家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