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評論】改善兩岸關係 才是台灣避免「烏克蘭災難」根本之計

川普危言聳聽,「烏克蘭災難」之後,下一個就是台灣。蔡英文則對相關說法嚴正駁斥,強調台灣與烏克蘭不同,台灣政府有堅強信心維護台灣安全,但應避免「境外勢力藉由烏克蘭變局操作製造恐慌假訊息」,影響台灣社會民心士氣。所謂「境外勢力製造假訊息」,莫非就是她過去最大靠山川普?
川普說因為普丁和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有如「雙胞胎」,普丁拿下烏克蘭,習近平也會拿下台灣,這是信口開河,胡說八道,他還狂妄地說如果他在位就不會(指普丁不會攻打烏克蘭),言外之意他和普丁交情麻己,可以勸下普丁;簡直一表三千里。稍有大腦的台灣民眾對川普的說法大都嗤之以鼻,因此也沒有蔡英文所謂「境外勢力藉由烏克蘭變局操作製造恐慌假訊息」問題。
不過蔡英文經常挑釁對岸,搞得兩岸緊張兮兮,難保哪天操作過頭會擦槍走火。台灣要避免類似「烏克蘭災難」,必須確保兩岸和平交流,但她卻受到美國川普時代國務卿蓬佩奧的蠱惑,認為台灣有事美國必會出兵保護,因此大膽提出新兩國論,惹怒對岸,去年台海解放軍機滿天飛,連美國都緊張兮兮,這是蔡英文橫挑強鄰所致。
大陸仍然以兩岸同文同種一家親,不希望以武力解決兩岸問題,但仍有底線,民進黨一再搞暗獨,不加收斂,總有一天會出事,則「烏克蘭災難」就是借鏡。烏克蘭遭俄國大軍攻擊,首都基輔岌岌可危,該國總統澤連斯基感慨北約坐視不救。其實普丁開出三條件,俄軍開始進逼烏克蘭邊境,危機隱隱成型之時,美國總統拜登雖警告俄國勿輕舉妄動,卻表示烏克蘭非盟約國,不會派兵干預,北約也表示烏克蘭非成員國,因此也不會出兵干預。澤連斯基在俄軍兵臨城下,才感慨美國、北約見死不救,不止後知後覺,簡直不知不覺,顢頇至極。
西方列強避戰態度至明,在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國更不想捲入戰爭。同樣台灣有事,蔡英文自信會獲得援手的美日,派兵保護台灣的機率也將趨近於零。先前以山口組口吻放話「台灣有事,美日也有事」的安倍,可說是蘇貞昌的結拜難兄難弟;台灣有事,恐怕只有他拿著掃把救援,畢竟日本當家的不是他,美國的動向也不是他說了算。
縱使日本有意出兵幫昔日的殖民地打仗,但卻需顧忌背後俄羅斯趁虛而入,還有經常朝東海(日本海)對著日本發射飛彈的朝鮮,日本輕舉妄動將會在東北亞造成軍事連鎖反應。這也是拜登上台後,其國務卿布林肯積極拉幫結派所造成的盟國對抗新形勢。
烏克蘭戰爭將東西對抗情勢推向另一新境界。美國及北約不出兵救援,卻祭出經濟制裁,俄國輸出歐洲主力產品石油及天然氣斷路,將轉向不抵制俄羅斯的國家,其中中國大陸是最大市場。戰事初起,大陸已宣布全面進口俄國小麥,未來也將成俄國受制裁產品的最大買家,這不僅壯大中國大陸經濟,以俄國為首的石油天然氣生產國也將成另一形式的結盟。
俄國在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後,對西方經濟制裁已有因應準備,這次鐵了心發動對烏克蘭之戰,也必有面對經濟制裁的因應方案,讓損傷降到最低。西方實施經濟制裁,本身也會自傷。烏克蘭戰爭將歲俄軍推進基府進入尾聲,美國終究不敢拿出撒手?,實施將俄國踢出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The 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主要是顧忌可能造成歐洲金融秩序大亂、經濟同時重創。烏克蘭戰爭的經濟制裁,很可能成兩敗俱傷,從而重創全球經濟的後果。
烏俄之戰讓中國大陸的關鍵地位格外突出,這可由美國一再希望中方出面調停窺知大端。以中俄為首的對抗西方勢力明顯抬頭,布林肯的合縱策略重挫。台灣的處境越來越像烏克蘭,美國等盟邦已不可靠,唯有回歸兩岸和平交流、友善互動,才是根本自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