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魚產業第一縣的振興之路 養殖規模擴大 逐漸走向深加工

【本報綜合報導】整理箱籠,引進鮑魚苗,購買飼料……過完年,福州市連江縣安凱鄉同心村的鮑魚養殖戶黃安登就忙碌起來。
去年,對黃安登來說是個豐收年。他養殖了1.3萬籠鮑魚,保守估計有數十萬元利潤。他正抓緊時間補苗,在廣闊海面上開始新一年「春耕」。
同心村是知名的「鮑魚村」,八成以上村民從事鮑魚養殖。去年,村裡鮑魚產量增長200多噸,產值增加2000多萬元,總產值1.7億元,戶均增收30%。
「鮑魚養殖已成為村裡振興發展的支柱產業。」同心村黨支部書記林連忠說,去年豐產增收得益於市場需求旺盛、價格提高,以及在當地政府和農行福建分行等金融機構支持下,養殖規模不斷擴大。
同心村是連江縣鮑魚產業發展的縮影。「以前鮑魚消費市場主要在大中城市酒店,近年來逐漸擴展到一些縣級城市。」連江縣鮑魚養殖交流協會會長肖華堅說,這也帶動本地養殖規模不斷擴大。
連江是「中國鮑魚之鄉」。去年,連江鮑魚總養殖量約佔全國三分之一,產量近6萬噸。

官塢海產繁育基地中的鮑魚原種及雜交品種。

「除養殖外,縣裡還發展種苗繁育、深加工等,鮑魚全產業鏈產值近百億元。」連江縣海洋與漁業局局長王朝暉說,國內外主要鮑魚加工、消費都有連江鮑魚的影子。
然而30多年前,這個全國鮑魚產業大縣還沒有養殖的鮑魚。「連江鮑魚是20世紀80年代末從日本引進的。」肖華堅說,由於鮑魚養殖對環境和技術要求高,之前當地沒有適合養殖的品種。
為將鮑魚養殖發展壯大為富民產業,連江縣不斷探索改良品種和養殖技術,1995年左右當地出現一批育苗企業。
「產業大發展在2005年以後,連江探索出應對氣溫變化的『南鮑北養』方式。」王朝暉說,此後縣裡鮑魚產量逐步提高,昔日「海洋珍品」走進了尋常百姓家。
小的指甲蓋大小,大的超過成人手掌大……在連江縣官塢海產開發有限公司種苗繁育基地,記者看到,伴隨近年來連江鮑魚良種基地建設,這裡引進多個鮑魚原種,培育出多個改良品種。
「現在養的多是皺紋盤鮑。」官塢海產董事長林哲龍說,公司和科研院所、高校合作最新培育的綠鮑和皺紋盤鮑雜交品種「福鮑一號」,1粒最高可達1.5斤,且市場價格更高。
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後,連江鮑魚逐漸走向深加工。當地鮑魚深加工龍頭企業江船長實業集團從鮑魚即食產品起步,目前研發出鮑魚肽健康產品。
「去年我們消化3000噸鮑魚及其他海產品,產值3億多元。」江船長實業集團董事長江銘福說,深加工延伸了產業鏈,提高了本地鮑魚產業附加值和應對市場波動能力。
目前,連江縣有5家鮑魚加工企業,加工量約占鮑魚養殖產量的10%。「我們還在招商引資,建設區域交易市場和深加工基地。」連江縣縣長高雙成說。
除了產業延鏈,連江縣還著手打造鮑魚品牌。去年,連江縣與一家知名電商直播公司達成合作,推介連江鮑魚產品。
今年初,連江發佈以同心村「永結同心」為創意的「我要鮑鮑」品牌,是福建省內該行業首個品牌IP。
「近年來,連江陸續投入各級資金數十億元,用於保護海洋環境、提升鮑魚養殖質量。」連江縣生態環境局局長歐陽雪蓮說,當地海洋生態環境的改善,反過來又促進鮑魚產業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