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總統普丁21日晚宣布俄國正式承認烏克蘭東部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DPR)與盧干斯克人民共和國(LPR)主權獨立。接著俄國朝烏東的頓巴斯盆地出兵,烏克蘭危機升高,卻仍沒有硝煙味,俄國跟烏克蘭仍未正式軍事衝突,只是始終認為「俄軍沒有入侵跡象」的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終於召開緊急國家安全會議,向烏克蘭全國發表臨時應變演說,仍呼籲大眾保持冷靜,表示「絕不主動挑釁」。
俄軍雖進入烏東,但未傳出攻擊行動,只是情勢嚴峻,戰火大有一觸即發可能。西方各國反應,則都出一張嘴。美國總統拜登發出總統行政命令,卻是制裁「被承認」的頓涅茨克與盧干斯克,對搞事的俄羅斯連氣也不敢吭一聲。更妙的是,拜登宣布制裁的兩小國,根本未跟美國有貿易關係,老死不相往來,如何制裁起?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伯格(Jens Stoltenberg)強調,此舉已破壞烏克蘭的主權及領土完整性,同時也違反俄羅斯曾簽署的《明斯克協議》;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和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聯合聲明指責俄羅斯公然違反國際法,並表示歐盟將祭出制裁手段。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則批評,俄羅斯此舉「不符合聯合國憲章的原則」。
西方及國際組織嘴砲打得很響,卻只光說制裁,沒有任何單位說要軍援烏克蘭,至於具體的制裁,只有拜登讓人傻眼的對普丁承認獨立、卻無貿易往來的烏東兩小國經濟制裁。
西方與美國只厲聲譴責,最主要是普丁雖揮軍西進,但實際上並未如國際媒體危言聳聽的「入侵烏克蘭」。因為他在出兵之前,已經宣布俄國視烏東的頓涅茨克與盧干斯克為主權獨立國家,俄軍進入烏東,並不認為已侵犯烏克蘭領域,而且俄烏兩軍並未正面開火交戰。西方列強儘管緊張兮兮,卻找不到譴責俄軍侵略的口實;北約方面更期待事件還有外交解決餘地。
國際將普丁的大動作解讀為突然之舉,其實普丁早就精心算計,步步為營,將烏克蘭境內親俄區域逐漸蠶食,俄軍隨著普丁的宣示逐步推進,至西方控制的烏克蘭反俄地區,才會圖窮匕見,屆時才是大戰開始。
依照普丁的算計,烏克蘭縱算不被俄國吞掉,至少會遭俄羅斯全面掌控,普丁將會在烏克蘭成立親俄魁儡政權。其中最重要因素,在拜登早已從烏克蘭亂局中抽身,以避免世界大戰為由宣布不會出兵,唯一能對付俄國的只經濟制裁,拜登雖狠話說盡,但經濟制裁牽涉到國際大局,歐盟意見雜沓,更何況有新興經濟大國中國大陸在背後撐腰俄羅斯。
北約更希望避戰。先前法德兩國領袖馬克宏即蕭茲汲汲奔走調停,顯示西方列強畏戰避戰,他們的龍頭美國都已逃之夭夭,西歐各國更不願捲入戰火,剩下仇俄的東歐小國,儘管想戰也力不從心。
烏克蘭情勢,大有可能在俄軍一面展示軍力,一面跟西方談判下,逐漸出現共識,終究不會在烏克蘭出現戰火,但烏克蘭將難逃面目全非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