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濁水溪揚塵治理成效佳 衍生成候鳥棲息自然生態

【記者蘇榮泉雲林報導】濁水溪風飛沙歷經數百年來,自副總統賴清德在擔任院長時正視這個問題後,真正著手解決問題,立委劉建國說,「濁水溪揚塵」是雲林人百年之苦,沿岸居民「吃飯攪沙」,有賴中央與地方合力;日前雲林縣環保局以環境友善工法,整體改善率達88.7%,已出現黑面琵鷺、東方澤鵟等超過200種候鳥棲息,環保局將持續治理工作,保護濁水溪出海口珍貴生態與自然環境。

副總統賴清德關心濁水溪揚塵改善問題由立委蘇治芬、劉建國陪同實地勘查。(圖/記者蘇榮泉攝)

立委劉建國指出,2017年在總質詢提過兩次,要求政府重視百年揚塵問題,2018年邀請時任行政院的賴清德院長親自來看看,是政院首長第一次踏足濁水溪底,2020年7月副總統賴清德也來第二次,這也是史上第一位踏足濁水溪底的台灣副總統,以行動來關心我們的母河濁水溪。
立委蘇治芬說,回來雲林二十幾年,尤其是賴副總統將計畫交託給吳澤成政委是非常正確的決定,副總統對於濁水溪揚塵問題的關心與投入,時間越長能看出的越深遠的成果,相信西螺、麥寮鄉親一定會謹記於心。

雲林縣長張麗善也相當重視揚塵改善,已創造優質環境生態體系,成候鳥棲息天堂。(圖/記者蘇榮泉攝)

雲林縣濁水溪沿岸,經雲林環保局於下游利用農剩餘文蛤殼定沙及鋪設稻草蓆、植生綠覆蓋等環境友善工法,減少風蝕揚塵事件,揚塵事件日從106年59天次減至110年6天次,整體改善率近9成;另濁水溪河床裸露地面積也從106年1500公頃,減至110年814公頃,減少686公頃以上,改善達45.7%。
濁水溪沿岸因植生綠覆蓋,吸引鳥類到此棲息,雲林縣環保局藉由拍攝生態紀錄片開啟濁水溪環境永續發展,捕捉濁水溪上空候鳥飛翔英姿,展現自然之美,大量文蛤殼上更成為候鳥繁衍棲息地,為推廣環境教育並深化濁水溪出海口環境生態,透過辦理濁水溪出海口淨溪及生態踏查輕旅行,使民眾瞭解候鳥、環境棲息地與在地發展的連結,以期維護本土生態系之完整,創造優質環境生態體系,加強瀕危候鳥及生物多樣性之保育工作。
雲林縣環保局副局長黃富義表示,近年來各界持續推動生物多樣性與維護生態平衡,改變並非一朝一夕就可促成,回顧這些豐碩成果,再次證明努力是值得的,不少珍稀瀕危候鳥受到保護,除希望透過濁水溪紀錄片,向外界傳達環保觀念,提升大眾對生態保育重視,愛護環境並實踐保育行動,也盼人和萬物生生不息在地球的生物圈共榮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