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福島救星 /伍忠信

蔡英文宣布開放日本福島等5縣食品進口,綠營歡欣鼓舞力推全民吃核食。同時欣喜若狂的還有日本福島縣知事內堀雅雄,日前以視訊對媒體大讚台灣,放寬進口管制,「是推動福島311大震災災後重建的一大助力」。聽似將台灣說成大功大德,但細究內涵,卻讓人毛骨悚然。
內堀將台灣進口福島核食視為福島災後重建大救星,言外之意,已將台灣視為福島食品出口的最大市場,未來必強力傾銷,甚至還會運用政治壓力以及民進黨的奴婢心態,將福島食品無所不用其極爆量銷往台灣。311災後重建需要龐大經費,先前台灣已經捐過天文數字,顯然不足,需要強銷福島食品的獲利補足。
其中更弔詭的是,福島發生核災後,有55國和地區禁止福島食品進口,目前僅剩14國和地區對福島部分食品採取進口管制措施。說來台灣只是開放的41個地區之一,儘管蔡政府在國際經常表現夜郎自大,但台灣其實算蕞爾小國,比起同樣開放福島食品的歐盟、美英,已不止是小巫見大巫。但很早就開放福島核食的歐美大國,卻未被說成是福島311震災重建的助力,顯然它們的開放根本是杯水車薪。
事實上,福島食品在歐美相對沒有市場,一是經貿相依關係歐美屬強勢,另外消費習慣以及替代品眾多。台灣曾為日本殖民地,部分台人很賤,對日貨有莫名其妙的崇拜情結,台人的消費是日本眼中一大塊肥肉,因此日本福島知事內堀對台灣市場高度期待,這也將備增蔡政府壓力,以及台人食安的夢魘。
國人唯有抵制福島核食以自保。內堀得意洋洋推薦頂級福島水蜜桃、蘋果和白米等農產品,還有連續8年獲日本全國新酒鑑評會金獎的福島產日本酒等特產給台灣民眾;消費大眾聰明的話,就盡量別碰這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