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應對氣候變化 無礙冬奧熱情

12日夜間,京津冀地區開始出現降雪,北京冬奧會三賽區均受到影響。三賽區提前發佈預報,迅速響應天氣變化。而在賽場中,運動員、教練員競技精神不減,也在雪中享受到了別樣的快樂。

氣象服務經受住降雪考驗
13日淩晨四點,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氣象服務組副組長時少英就起床了。當天一整天,她和團隊要時時為高山滑雪比賽提供最新天氣預報。
「今天的降雪趨勢正如預報所說,下午兩點左右轉小。」國際雪聯新聞傳播總監珍妮·維德克對時少英團隊的工作讚不絕口,「我們正好利用這段時間緊急清理雪道,所以下午的比賽雖然推遲一個多小時,但不至於改期。」。

時少英正在工作

據瞭解,在冬奧山地賽場核心區域,百米分辨率、逐10分鐘快速更新的「北京睿圖」數值預報模式體系已投入實戰。13日當天,受天氣條件變化影響最直接的雪上項目賽事組織經受住了考驗,各賽區對賽程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調整。高山滑雪項目女子滑降第二次官方訓練取消,但比賽線路相對較短的男子大回轉項目完賽;張家口賽區越野滑雪、北歐兩項在雪中正常進行;自由式滑雪女子坡面障礙技巧資格賽因能見度不佳延期。
「早在2月4日,氣象部門對本輪降雪已經有了預測,兩天前基本確定了每個場館降雪的時段和量級,提前發佈了天氣預警信息。」北京冬奧組委副主席楊樹安介紹,在交通、餐飲、場地等方面,北京冬奧組委相關部門、屬地政府、山地運行團隊等也將共同為運動員順利參賽,以及各利益相關方開展工作提供保障服務。

張家口賽區核心區電力保障團隊進行設備巡查

賽事保障迅速反應
降雪後,為保障賽區交通線路通暢,掃雪鏟冰成為重要任務。北京環衛集團在三賽區啟動應急預案,出動履帶式多功能除雪車等除雪利器,確保了冬奧場館周邊及高速路聯絡線無積雪結冰情況。
電力保障方面,國家越野滑雪中心用電力運行保障指揮平臺代替了傳統的人工巡線。中心電力經理霍大偉說,極端天氣來臨時,系統可對場館用電設備狀況進行實時監控,及時排除隱患。
降雪為比賽用雪帶來挑戰。根據國際雪聯規定,降雪後,競賽場館需要對自然雪進行清理,保證冰狀雪賽道雪質。

2月13日,工作人員在現場進行清雪工作。

記者瞭解到,「雪飛燕」的賽道平整人員13日淩晨便啟程上山,有的用腳踩雪板橫滑降的方式清理浮雪,有的扛著鐵鍬上山鏟雪。自然雪浮在賽道原有冰狀雪之上,令滑行異常艱難,許多專業教練出身的平整人員都在陡坡上剎不住車、摔了跤,但依舊克服困難將雪道清理至符合比賽要求的狀態,13日的比賽得以完賽。
「我知道那些工作人員一整晚都在清雪,他們非常棒。」挪威運動員阿特勒·利·麥格拉思說。
一些室內比賽也為降雪天氣做足了預案。13日晚,首都體育館舉行了短道速滑多項比賽。媒體副主任姚文莉介紹,工作人員早上9點便開始在媒體落客區等區域掃雪除冰,並在媒體工作間入口處鋪設防滑毯。通往混採區的路線有部分在室外,場館還專門安排志願者為媒體工作者提供幫助。

2月13日,中國選手徐銘甫(左)和張洋銘在比賽後合影。

大雪無礙冬奧熱情
降雪一方面帶來了一些麻煩,另一方面也帶來了冬日裏的歡樂。「雪飛燕」的看臺志願者就在觀眾入口處用積雪堆出了一個「雪墩墩」,憨態可掬,惹人駐足。中午比賽間隙,一些國外記者還和志願者打起了雪仗。當然,雙方很好地踐行了奧林匹克格言中「更團結」的精神,並沒有分個勝負。
困難的天氣條件激發出了一些運動員的鬥志。俄羅斯奧委會隊當天奪得越野滑雪男子4X10公里接力冠軍,隊員亞歷山大·博利舒諾夫說:「越是這樣的天氣,越是困難多,對我們越有利。我們可以充分展現出自己的實力,所以我們在比賽中非常興奮。」
中國運動員張洋銘、徐銘甫13日在高山滑雪男子大回轉中冒雪完賽。賽後張洋銘直言,雖然自己和世界頂尖選手還有不小差距,但他享受和各國(地區)運動員在雪中一同拚搏的感覺。
「玩得很盡興,發揮了自己的水平。」張洋銘賽後說,「對於今天在場的運動員來說,這就是很平常的天氣。我們在奧地利訓練時,經常一連七八天都是這樣的雪,或者有大霧,但只要能見度還可以,大家就會照常訓練。」他說,無論風雪,自己都會拿出最好的狀態。
運動員穿越大雪滑向終點的表現也感動了現場觀賽的許多人。印度代表團成員、六屆冬奧會選手沙瓦·凱沙萬前來 「雪飛燕」觀看同胞阿里夫·穆赫德·汗的比賽。「我為他驕傲,也為所有運動員驕傲,我們一定能夠激勵更多人參與到冬季運動裏來。」 凱沙萬說。(新華社)

雪山上的「聽風者」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在北京延慶小海陀綿延的山脈上,辛勤的氣像人早已開始一天的工作。
「今日有雪、風平,賽事應該可以進行。」時少英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拉開窗簾觀察天氣。
時少英是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氣象服務組副組長,她和10名隊員組成的現場服務團隊從去年11月起就進駐小海陀山,為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和國家雪車雪橇中心的籌備運行提供氣象服務。
長城腳下,媯水河畔。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如飛燕展翅,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如遊龍蜿蜒,它們分別被賦予極具中國風的名字「雪飛燕」和「雪遊龍」。
賽時,「雪飛燕」主要承擔高山滑雪11個項目的比賽。高山滑雪被譽為冬奧會「皇冠上的明珠」,向來以難度大、觀賞性強著稱,由於比賽在戶外進行,天氣成為影響比賽的重要因素。賽事裁判委員會隨時可能根據天氣情況推遲或延期比賽。
2月6日高山滑雪項目揭幕戰那天,原計劃11時開始的男子滑降比賽因天氣原因遲遲沒有開賽,比賽時間推遲到12時,然後是13時、14時。三次推遲後,比賽宣佈延期。
那一天,時少英從早到晚沒顧上吃飯。「比賽一推再推,賽事方要求每小時向他們報未來幾小時風的變化情況,當時壓力特別大。」
中國冰雪競技運動起步較晚,冬季重大體育賽事氣象服務保障技術經驗缺乏。這是時少英和她的團隊第一次服務冬奧會,國際雪聯對賽事氣象信息的高標準要求,超出了團隊的預期。
在往屆冬奧會期間,氣象預報的空間網格分辨率基本以千米為主,時間更新頻率是半小時至1小時。而北京冬奧會氣象科技團隊經過近四年科技攻關,已構建起冬奧氣象「百米級」「分鐘級」預報技術體系,網格分辨率最高達到67米,每10分鐘更新一次。
但如此精準的氣象預報仍未能滿足競賽組織對氣象保障服務的要求。時少英反覆與國際雪聯溝通,發現他們不僅需要未來幾小時甚至幾分鐘內的最大風力,還需要一段時間內風的脈動情況。
「雖然風速不大,但是風的脈動比較強,也就是風時大時小,這對賽事不公平,對運動員的安全也會有影響。基於這樣一個新的認識,我重新考慮怎麼去解釋風的情況。」時少英說,經過一次次磨合,團隊提供的氣象預報服務針對性越來越強。
此後面對競賽組織、參賽隊等各方諮詢,時少英均能給出精準的氣象信息解答。
「你有多大的把握?」
「百分百!」時少英自信地回答。
事實證明,精細化的氣象預報服務給各方帶來了滿意的體驗。本屆冬奧會高山滑雪主裁判馬庫斯·瓦爾德納在談及氣象保障工作時,不假思索地說:「預報非常專業,非常棒!我們叫給我們提供諮詢的那位女士『天氣女孩』。我們以為風會大的時候,她說風會小,果然就小了,這簡直是不可能的事!」
北京地區屬於大陸性季風氣候,相比海洋性氣候,出現大風、低溫、寒潮等極端天氣的可能性更大。北京冬奧會氣象服務團隊能以如此自信的姿態站在世界舞臺中央,與多年來的籌備工作和科技攻關密不可分。
北京申冬奧成功後,中國氣象局在第一時間啟動了北京冬奧會氣象服務籌備工作,按照「一場一策」和「一項一策」的服務要求,在全國範圍內抽調業務骨幹人員,組成冬奧氣象服務核心團隊。自2017年冬季,每年在延慶、張家口賽區開展實地預報訓練,通過賽場冬訓、英語培訓、賽事觀摩等,提高團隊業務水平。
時少英現在仍清晰地記得,2017年初次走進小海陀時對莽莽群山的敬畏感。沿著「驢友」走過的路,他們背著氣象觀測儀器徒步上山,一走就是一天。在一個風雪交加的訓練日,隊員們在山裏出現了失溫跡象。但再苦再累,沒有一個人退縮,大家只有一個信念:用氣像人的專業、敬業與擔當,為在家門口舉辦的冬奧會貢獻一份力量。
轉眼間,小海陀已從荒無人煙的山區,發展成為「雪飛燕」和「雪遊龍」的「家」。21個自動氣象站分佈在「雪飛燕」的賽道和關鍵點位上,為賽事提供24小時氣象服務保障。
延慶賽區「閉環」內,包括首席預報員在內的4名現場服務隊員,重點關注賽場的天氣,現場提供天氣諮詢。「閉環」外,龐大的冬奧氣象保障團隊默默關注著雪山上的天氣變化。
「為了讓競賽組織方起床後看到第一份預報,也就是5時的預報,我們預報團隊3點多就要起床,根據大數據和實際天氣情況分析研判,對預報產品進行訂正併發佈。」時少英說。
在地形複雜的山區實現小尺度精準氣象預報,北京冬奧會氣象科技團隊攻克了國際氣象界的一道難題,多項核心技術自主可控,人工智能預報技術首次在冬奧會氣象服務保障中應用。
「我們的科技冬奧項目已納入世界氣象組織高影響天氣預報示範項目,可以為國際高影響天氣預報技術研發和應用提供中國經驗。」北京城市氣象研究院副院長陳明軒說。
小海陀山上,時而熱烈喧囂,時而冷清寂靜,不變的是氣像人披星戴月的堅守。「現在賽程過半,後面天氣還非常複雜,我們更要打起精神,把工作做好!」時少英說。
在山之巔,看雲卷雲舒,聽風起風息,氣像人一直在守候。(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