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希望北京冬奧會的二氧化碳制冰技術能傳遍全世界。」國際奧會制冰工程顧問阿•吉•薩瑟蘭在24日的媒體吹風會上表達了這一心願。
薩瑟蘭是北京冬奧會特聘專家,從事制冰工作40多年,有八屆冬奧會制冰經驗,負責過冰球、冰壺、花樣滑冰、速度滑冰等賽事制冰。「為冬奧會制冰是一個非常棒的體驗,感謝北京。」
在介紹自己的工作經歷時,薩瑟蘭坦言,年輕時的自己並不知道制冰使用的製冷劑會污染環境,後來隨著技術的進步,他認識到大量使用傳統製冷劑,會導致全球變暖,破壞臭氧層,於是行業內開始制定規則,限制傳統製冷劑使用,並開始嘗試新的製冷方法。當得知北京冬奧會選擇了二氧化碳製冷劑時,薩瑟蘭說:「這是一個偉大的決定。」

薩瑟蘭用圖表的形式,直觀解讀了兩種製冷劑的區別:二氧化碳製冷劑破壞臭氧層潛能值為0,全球變暖潛能值僅為1。使用相同數量的傳統製冷劑的碳排放量,是二氧化碳製冷劑的3800多倍,所以後者是最環保的方法之一。
薩瑟蘭表示,與傳統製冷劑不同,二氧化碳製冷劑無毒無污染,且對於熱轉換來說,效率非常高。「還有一點,讓制冰師最滿意的是,二氧化碳製冷劑可以保證整個冰面的溫度非常平均,而這是傳統製冷劑辦不到的,後者需要制冰師努力去控溫。此外,該技術可以保證無論運動員滑到第幾圈,冰的品質都一樣好,這會讓比賽更公平。」
制冰是冬奧場館技術實力的綜合展現。薩瑟蘭說自己對國家速滑館印象深刻,因為它是全球首個應用二氧化碳制冰技術的冬奧場館。「中國使用二氧化碳這一新型製冷劑的勇氣可嘉,在此之前,中國還沒有冰場使用過這一技術。感謝中國付出的努力,讓這一切變為可能。」
「制冰工作已經完成,接下來就交給運動員了。」薩瑟蘭說。
圖:參加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項目比賽的選手在首都體育館進行訓練。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