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附小不一樣的藝術課 尋找生活美感

「生活中缺乏美?還是生活中缺乏「發現」?慈大附小藝術館裡的神祕貴客詢問著慈大附小三年級的孩子,孩子想了想後,真誠地說出缺乏的是「發現」!一堂不一樣的藝術課,由教育部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劃所設計的「美感、有感—質感採集」課程,讓孩子們藉由探索,進而發現生活中美的事物,並且運用軟體將生活中的「發現」以多元的樣貌呈現,為慈小三年級孩子們帶來不同的藝術饗宴。


負責授課的莊臥龍老師畢業於紐約市立大學藝術所,擅長以繪畫媒材進行創作,這次配合東區美感與設計創新課程的計畫,讓孩子發現校園裡處處都是美。一連四堂課,講師引導著學生從生活中去探索:「你有沒有吃過擺盤很醜,但卻很好吃;或是擺的超級優雅,卻難以下嚥的食物呢?」、「一個公園的花草樹木很美,但是卻滿地垃圾,那你還覺得它是美麗的嗎?」。藉著一個又一個清楚的例子,讓學生去發現,整合了聽覺、視覺、觸覺、嗅覺甚至味覺,讓所有五感整合之後而帶入美感的教育,孩子不但聽得津津有味,也能點頭如搗蒜,用心去體驗美的和諧。


一顆從超市買的蘋果,透過觸摸發想,從果實的質感延伸到本次任務「質感採集」的操作。校園中孩子們拿著不同顏色的複寫紙,去發現每一個能被拓印下來物品的質感,不論是一片葉子或是一層樹皮、地上的雕刻或是岸邊的石紋,孩子們好奇心十足,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原本不被留意的地方,現今都化為驚喜。細心的用複寫紙拓印下來,並記錄著地點、觸覺、嗅覺與質感,學習在有趣的任務包裝下,孩子每個都自動自發,積極的探索。


講師教導學生利用科技輔具協助視覺藝術,江今天質感採集成品做了更富創意與實用的呈現。講師運用了圖像資訊策略(infographic),介紹了canva平台,讓同學將自己熱騰騰的拓印上傳到canva,製作獨一無二的拓印海報!三年級的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各各都化身成了藝術家,讓自己的拓印結合科技媒材,張張都是特色與創意十足的新潮海報,孩子們在分享自己的創作時,想法新奇有趣,藉由科技創作,也讓老師「發現」學生不同有趣的面相。


這次的質感體驗課程,每一個任務都緊抓住學習重點,孩子們全神貫注投入,驚訝的說完全感覺不到時間過得如此快速,且感到意猶未盡!感恩東華大學東區美感教育團隊帶來了一堂富有質感的課程,讓孩子有機會利用平板去做探索與整合,下次不論任何作品,更能結合科技媒材,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視覺設計師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