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清非遺「茶口粉干」 帶動農民創業增收

【本報綜合報導】八月初秋,正是粉干加工生產的大好時節,走進福建省閩清縣塔莊鎮,一家家作坊和規模企業加足馬力,滿負荷生產,一箱箱粉干源源不斷地銷往世界各地,產銷兩旺。
茶口粉干發源於閩清縣的塔莊鎮,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早在南宋嘉定年間,塔莊鎮茶口村的林氏祖先就以生產加工粉干謀生,代代相傳。閩清茶口粉干製作技藝2017年列入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通過不懈的傳承和發展,茶口粉干現已形成塔莊鎮帶動農村群眾增收致富的特色產業。
福建省茶粉粉干有限公司是閩清縣塔莊鎮的一家大型粉干生產企業,十年來,該企業憑借成熟的加工工藝,生產順風順水,業績一路攀升,產品屢獲嘉獎。2020年該企業粉干產量8500噸,產值達6600萬元(人民幣,下同)。公司總經理黃武章介紹說,企業成功最重要的一環就是他們謹循茶口粉干製作技藝流程,嚴格把關每一道生產工序,從而確保了產品質量,牢牢佔據市場。

茶口粉干第20代傳人林建輝非遺傳習所內演示古法制粉煉丸工序。

林建輝是茶口粉干第20代傳人,年過半百的他已從事粉干生產40年。說起茶口粉干他如數家珍,閩清茶口粉干製作技藝入選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他參與申報工作的全過程。40年來,他一邊經營自己的粉干廠,一邊不遺餘力地收集整理歷史資料。2020年,在塔莊鎮的一座網紅古厝冬疇寨建起了一個非遺傳習所,古法製作的石縻、碓臼等老物件,向人們展示茶口粉干的前世今生,許多人在此學習粉干製作技藝。
茶口粉干生產由選米、浸泡、磨漿、壓干、煉生丸、煮丸、煉熟丸、制粉、煮粉、漂洗、批粉、晾曬、包裝等13道工序組成。茶口粉干選料講究、工藝細膩、生產環境獨特,所產粉干與眾不同。《福州市志》記載,鄭和七下西洋,曾攜帶茶口粉干供隨船將士食用並饋贈沿途外國友人,茶口粉干在明朝時就負有盛名,揚傳海外。如今茶口粉干不僅暢銷國內市場,還遠銷馬來西亞、日本、加拿大、美國等國家。

福建福佳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的工人進行鬆粉作業。

占世耿、張梅欽夫婦的前輩都是地道的「粉干世家」,夫婦倆攜手同心創辦了福建福佳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專門加工生產粉干。現在,工廠的員工人數已達到30人,吸收的都是本村村民,每天生產的3000斤粉干,當天就銷往福州、上海等地的農貿市場,銷路不愁,2020年實現銷售收入430萬元。張梅欽自豪地說,有老祖宗傳下來的技術,在家創業一樣可以獲得成功。
林昌隆連續5屆擔任茶口村黨支部書記,他是茶口粉干產業由小變大、從優到特發展變遷的親歷者和見證者。他告訴記者,茶口村767戶群眾中共有122戶參與粉干加工生產,2895人的村莊有近一半的人參與粉干加工生產和銷售。他說,在茶口村,幾乎人人都知道粉干是怎麼做成的,幾乎每個人都是熟練的技術工。2020年茶口村粉干產量達到12000噸,產值1.3億元。村民在村裡的粉干廠打工,每月最低收入也有3000元,最高的達7000元至8000元,全村粉干企業一年發給村民的工資超過3000萬元,小小粉干讓全村人過上了幸福生活。

福建省閩清縣茶口粉干專用糧今年獲豐收。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有可為。截至目前,茶口粉干生產企業已擴展到塔莊鎮的五個行政村,全鎮91家粉干企業年產量20000噸,產值2.2億元。茶口粉干這個金字招牌吸引越來越多的外地大企業參與。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份非物質文化遺產讓後人受用無窮。閩清縣塔莊鎮黨委書記林世烽表示,將進一步推動非遺傳承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增強項目發展活力,不斷擴大生產能力,讓非遺項目「茶口粉干」帶動更多的群眾就業創業和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