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綜合報導】「今年的銷售情況還不錯,批發商出的價格也可以。」7月28日,在眉山市彭山區觀音街道果園村2組,村民張雄和妻子正在葡萄園裡忙碌,看著一車車葡萄被水果商運往全國各地,張雄心裡樂開了花,「葡萄的品質好,完全不愁銷。」
在果園村,葡萄種植面積約佔全村耕地面積的三分之二,果園村成為名副其實的「果園村」。一串串葡萄,讓當地村民守著金土地、種出了金果果、端上了金飯碗,過上了幸福生活。葡萄成為果園村增收致富離不得的產業,更是彭山區實現鄉村振興與開展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發展中最具優勢與潛力的優勢特色產業。
「近年來,彭山區以『種中國最好葡萄』為目標,以設施葡萄為主導,標準化、設施化、機械化、精細化、智能化種植葡萄,努力打造彭山標誌性特色產業。」該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致富主導 葡萄產業致富增收
走進果園村,滿目皆是白色大棚覆蓋的現代葡萄園,一條條寬敞的柏油道縱橫交錯,路上停滿了前來運載葡萄的各類貨車。
經過多年的發展,葡萄已經成為當地獨特的優質特色農產品,是助農增收的重要產業。
「剛開始,我完全不懂怎麼種,就跟著村裡其他人學。」在果園2組,果農劉霞正忙著採摘葡萄。今年27歲的劉霞2006年跟隨父母從雅安市漢源縣搬遷到果園村。當時,劉霞的父母主要靠種植水稻、油菜等傳統作物養家餬口,由於家庭困難,她家被納入了建檔立卡貧困戶。
「為了方便照顧患有慢性病的父親,我沒有外出打工,在村幹部的指導和幫助下學習種植葡萄。」劉霞介紹說,剛開始就在自家的2畝多地裡種植葡萄,後來慢慢擴大規模。現在,劉霞家一共種植了10畝巨峰、6畝陽光玫瑰,每年能賣20多萬元。
憑借發展葡萄產業,2016年,劉霞一家成功脫了貧,日子美滿甜蜜。近期,她想再流轉土地,把葡萄種植面積再擴大。
為進一步做大做強葡萄產業,彭山區還相繼制定了促進葡萄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相關政策,有序推進葡萄產業提檔升級。
堅持「大園區小業主」生產模式。該區劃定以觀音街道果園村為核心的葡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戶均30-50畝為標準引進葡萄產業業主,有效規避了種植風險,提高種植效益。
積極開展產業宣傳。每年舉辦葡萄採摘節或葡萄推薦會,向國內各葡萄經營客商宣傳葡萄產業情況,同時,堅持試驗與技術創新。通過品種引進試驗,生產管理技術試驗,不斷推廣符合市場需求的優新品種和葡萄提質增效標準化生產管理技術。
不但如此,該區還堅持示範政策扶持,在新品種引進、鋼架大棚、水肥一體化、智慧灌溉等示範方面進行獎補,有序推進產業提檔升級。
近年來,該區積極參與省內外葡萄評選和學術研討活動,選送的「無核夜美人」、「白羅莎裡奧」「紫甜」等11個品種獲金獎,提升了葡萄產品知名度,促進了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品牌優勢 葡萄產業做大做強
「今年,我們公司的陽光玫瑰葡萄批發價是每公斤40元,紫脆葡萄價格要高一些,每公斤60元以上。」四川果怡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張坤一邊忙著安排訂單,一邊查看冷鏈包裝情況。
隨著彭山葡萄品質不斷提升,價格也年年上漲,不斷受到外地消費者的青睞,這與該區抓好產業服務、著力打造葡萄「名片」等努力是分不開的。
「彭山的葡萄品質好,果園村葡萄品種多,今年是我第五年來這裡採購葡萄了,這裡的葡萄品質讓人放心。」來自瀘州的客商李先生說,他和同行已經連續多年到果園村收購葡萄,每年他在彭山收購的葡萄在15萬斤左右。
如何走好彭山葡萄的品牌化之路?該區對認定為葡萄標準園的業主實行以獎代補政策給予補助,對新獲得馳名商標、著名商標和知名商標的專業合作社和業主給予獎勵,對新獲得無公害化農產品認證、綠色食品認證、有機食品認證和地理標誌認證的產品給予獎勵。通過這樣的點滴培育,多年下來,該區成為南方葡萄避雨栽培標桿性產區,湧現出了「果怡」等有影響力的葡萄品牌。
截至目前,該區葡萄現代農業園區種植優質葡萄面積達到3萬餘畝,是全國最規範的設施葡萄種植基地,南方葡萄避雨栽培標桿性產區,四川省五星級現代農業園區。「彭山葡萄」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參加全國葡萄評比,先後獲金獎11個,銀獎1個。
據悉,該區葡萄種植園主要分佈在觀音街道、公義鎮和江口街道,以公義鎮馬林村、鶴林村、觀音街道果園村為核心,大力推廣陽光玫瑰、紫甜無核、夏黑、巨峰、美人指、甜蜜藍寶石等優質品種,為做大做優葡萄產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未來規劃 實現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
「通過發展葡萄產業,村民住上了好房子,過上了好日子。」說起果園村的變化,該村黨總支書記李永偉十分自豪,藉著鄉村振興的東風,果園村的葡萄打出了知名度,成為觀音一張響亮的名片,果園村的特色產業之路也越走越寬。
如今,果園村的農民家家戶戶都從事著和葡萄有相關的產業,同時帶動了周圍村鎮(街道)的葡萄產業發展,讓這裡成為遠近聞名的「葡萄採摘基地」。
「全村村民幾乎都加入了合作社,除了土地的租金收入,家裡的老人和婦女在家門口就能掙錢。」李永偉介紹說,土地有租金,村民在果園裡上班每年還能掙兩萬多元,既照顧了家庭,又掙了錢。
據瞭解,通過政策扶持、技術服務,彭山區以果園村為中心,先後發展夏黑、美人指、陽光玫瑰等優質葡萄,2020年,全區葡萄產量2.85萬噸,產值3.99億元,帶動了產區農民增收致富。如今,老百姓的收入高了,腰包鼓了,住進了新房子,過上了好日子,形成了好習慣,這裡已經是有名的「四好新農村」。
「我們的目標是『種中國最好葡萄』,公司現代化的種植方式和智能化的管控手段,實現葡萄種植的過程智慧控制,走農業現代化、智能化的鄉村振興之路。」張坤介紹說,該公司通過棚內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智能監控,溫度、雨水感應智能卷棚等技術手段,全年48道種植工序精細把控,每株葡萄的顆數、重量、甜度都量化了目標,保證了葡萄的品質。
整合資源,助推鄉村振興。彭山區堅持將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聚焦稻藥、葡萄、柑橘等優勢產業,著力構建「6+3」產業體系,建成農業科技示範基地3個,葡萄現代農業園區獲評省五星級園區。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359個,「三品一標」保有量達20個,做優葡萄等特色產業,爭創省級農業科技示範園區。果園村入選全省十佳生活富裕村,獲評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鄉村振興經驗在中宣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活動上交流推廣,為全省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