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4百年的火與土之歌 德化月記窯

7月25日,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宣佈:「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項目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作為代表性古跡遺址之一的德化窯址也一併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7月27日,德化窯活化石——月記窯點火燒窯,禮獻泉州申遺成功。
德化地處戴雲山區有著豐厚的瓷土資源,得天獨厚的條件奠定了其陶瓷業的發展。在宋元時期,德化陶瓷業不斷興盛,德化白瓷深受海外市場歡迎。月記窯是德化窯歷史上的眾多窯口之一,始建於1619年,是目前唯一還在持續燒製的、有403年歷史的白瓷古法柴燒龍窯,由於其距今歷史悠久,故被稱為德化窯的「活化石」。月記窯全長46米,有33級階梯,7個窯門,供裝窯、出窯之用,能容納近兩萬件器具。窯身周邊一共分佈33個窯目,為添加柴火之用,使窯溫最高能達1400多攝氏度。400多年來,月記窯窯火生生不息,目前在陶瓷界已經擁有重要地位。
德化窯作為本次泉州申遺成功的遺產點之一,其「傳承者」——月記窯用自己最隆重且獨特的方式慶祝申遺成功。7月27日,月記窯舉行燒窯點火儀式,國家級大師、非遺傳承人再現德化瓷燒製技藝。
據瞭解,本次燒窯為月記窯今年第二窯,舉行點火儀式時,遵循傳統,首先請德化瓷燒製技藝非遺傳承人馮清芳祭拜窯神林炳,祈求窯燒順利,「這是每一次燒窯必不可少的步驟,也是制窯人心中的信仰。」月記窯運營人蘇瑞厚說,403年月記窯柴燒,穿越四百年的火與土之歌,大師們每次都有新的藝術靈感與火花。此次點火儀式現場,由國家非遺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陳明良以及全國技術能手李錦峰手持火把,將火把投入窯膛為月記窯點火。就這樣,歷時30多個小時晝夜不休的燒製,再經兩天兩夜的自然冷卻,才能迎來最終的開窯盛宴。

製窯人手捧剛出窯的瓷器。

本次燒窯作品數量總量近一萬件,主要以日用瓷器為主,大約占90%,其餘為工藝瓷器。工藝瓷器主要是眾多陶瓷大師的作品,其中包括五名國家級大師陳明良、連紫華、蘇獻忠、許瑞峰、顏松柳,省級大師邱玫瑰、李錦峰、鄭建忠、徐隨金等,他們用精心創作的作品共同參與本次柴燒,為月記窯的燒製添磚加瓦。本次大師系列作品種類繁多、精緻美觀,其中包括陳明良大師的蒲團觀音、福祿壽筆筒等;蘇獻忠大師的淨瓶觀音、坐岩觀音等;連紫華大師的瘦骨羅漢、彌勒等,這些作品在大師們的手中變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值得一提的是來自全國技術能手、福建省陶瓷藝術大師李錦峰的作品《老君岩》,《老君岩》以泉州市清源山內的道教老君造像為原型進行創作,將大型石雕濃縮於陶瓷器型中。而且,老君岩此次也是作為「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項目的22個遺產點之一,燒製以「老君岩」為題材的月記窯進一步表達了對泉州申遺成功的祝賀,可謂是「禮」上加「禮」。據悉,本次月記窯的作品出窯之後,有的會收藏在原作者的私人藝術館中,有的則會參與全國各地的展會,供大家欣賞。
「此次申遺成功,作為德化窯「活化石」月記窯的運營人,我感到非常榮幸和自豪,同時肩上的責任也更重了。」蘇瑞厚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會更加積極投身於月記窯燒製技藝的傳承和創新工作,講好月記窯的故事,為陶瓷產業的發展做出自身的貢獻,同時宣傳好這一閃亮的城市名片。

李錦峰作品《老君岩》。
月記窯點火儀式現場。
月記窯窯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