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講古仙」笑談泉州故事

【本報綜合報導】「古城泉州的每一座山川、每一段河流、每一條街巷、每一座古建築都有動人的傳說故事可講,背後蘊含著閩南人傳承千年的文化與精神。」一壺茶、一張桌,一把摺扇話古城,這就是泉州講古人楊江東的愜意生活。
「講古」是閩南地區流傳甚廣的民間口頭藝術,運用閩南俗諺演繹地方掌故、民間傳說、古跡勝景、人物傳奇等故事。而講古人也被稱為「講古仙」,深受民眾的追捧與喜愛。
今年被選為「閩南講古」福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的楊江東就是這樣一位資深的「講古仙」。「好的故事永遠有人聽。」他感慨道,自己退休後因興趣而開始從事講古,至今已經14年有餘,熱情不減反增,近年來愈發喜歡給聽眾特別是孩子們講講「泉州故事」。
7月25日,中國「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項目通過審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6處世界遺產。該項目由22處代表性古跡遺址及其關聯環境和空間構成,伴著楊江東長大的洛陽橋就是其中之一。近期,楊江東準備開講與世界遺產相關的泉州故事,讓更多的年輕人、新泉州人瞭解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泉州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在「泉州故事」中,楊江東最喜歡也最擅長說的便是泉州洛陽橋系列傳說。楊江東的曾外祖父便是一名洛陽橋邊的講古人,受到長輩影響的他從小熱愛曲藝,對蔡襄建洛陽橋的傳說更是爛熟於心。
「閩南語言文化博大精深,連我都有許多不懂,為了講古還得藉助工具書查詢或者詢問老師黃錫鈞。」楊江東說,每次拿到一份新的講古文稿,都要進行「二次創作」,把一些詞、句換成閩南俗諺,查詢一些字的「府城音」正確讀法,確保每一次講古都正確、有趣、接地氣。
楊江東對自己的徒弟們要求同樣嚴格。聽孩子們講古,糾正他們的讀音、文稿已經成為了他的日常工作。
身為一個非遺傳承人,已年逾七旬的楊江東始終認為「責任大於榮譽」,並將閩南講古帶入校園、泉州市非遺館等傳承場所。而令他欣慰的是,如今的學校、家長都開始重視閩南語教育,越來越多的孩子跟著他一起學習講古,看著一個個稚嫩的講古人站在台上有模有樣地說著泉州故事,他心裡樂開了花。
此前,楊江東還常應同鄉聯誼會的邀請到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給海外鄉親們講古。「對於許多來自閩南的鄉親而言,鄉音無疑是最好的禮物。有些鄉親聽到地道風趣的閩南講古時那種激動歡喜,甚至淚流滿面的表情,令我永生難忘。」楊江東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