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古厝留住鄉愁

【本報綜合報導】馬尾昭忠祠,「它正語氣凝重地向我們敘談福建水師遭到法國軍艦突襲奮起反抗的悲壯歷史」;林文忠祠,可想見當年「林公則徐氣壯山河的壯舉——指揮軍民在虎門銷煙的歷史」。出版於2002年5月的《福州古厝》一書的序言中,如是詩意地描述古厝裡留住的歷史和節氣、文脈與鄉愁。
作為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的舉辦地,擁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福州,正以「世遺大會」為契機,讓福州古厝走向世界。

圖為曾是福建對外經濟文化交流重要窗口的煙台山歷史風貌區,近現代建築林立,被譽為「萬國建築博物館」。

近年來,福州持續對文化遺產進行全域性、連片式保護修復,先後修繕重點文物180多處,古建築、歷史建築1300多處,打造17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整治261條傳統老街巷,既賡續了文脈,也留住了鄉愁。
福州市中山路開街整治提昇於2019年10月啟動,拉開了福州打造特色歷史文化街區與傳統老街巷的序幕。街巷維持百年前的格局,但馬球場遺址重見天日,中山堂前廣場活化為文創集市,中山堂的粉牆、欄杆與騎樓等建築元素,與廣場上新建的影壁、圍牆、護欄等一再呼應,盡顯南洋風與中國風的融合。

在福州市千年古街三坊七巷,古厝、古街、古樹、榕樹交相輝映。

在倉山,樂群路、愛國路重現「萬國建築博覽會」,東西方文化在此碰撞融合;在羅源,後張老街宗族文化與佘族文化濃墨重彩;在閩侯,橫嶼街27座古建築修葺一新,呈現曇石山文化特色,打造八閩首邑城市客廳。
福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福州的老街區、老街巷皆主張「修舊還舊、整體和諧」和「一街一策」,既保護街區內的遺產本體,也維護環境的原真性、完整性及生活延續性。
「繡花針」式改造,使得千年文脈傳承不斷。步入鰲峰坊特色歷史文化街區,書院遺跡、狀元古道,李世甲故居等一大批古厝得到精心修繕,鰲峰坊重現古代福州的文化中心勝景。
福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受訪負責人坦言,在保留街區原始風貌的同時,針對局部節點精準改造,「穿針引線」改善街區整體風貌,「提煉文化元素強調使用,方得以保存文脈」。

位於福州市中心城區的三坊七巷,這裡的白牆灰瓦、古榕小巷是最具代表性的坊巷建築,是福州古厝的名片。

來自台灣的鄉建團隊,也不餘遺力保護文脈。在閩清梅城印記街區,「梅」的元素一再呼應,祠堂民宅對向而立的格局與華僑風格的特色建築隨處可見;他們修復永泰登高山街區,永泰傳統建築中的墀頭、燕尾脊在天際線此起彼伏,再現原汁原味的永泰古街。
「在修復古厝的過程中,最大的收穫在於『新』與『舊』齊頭並進。」福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受訪負責人解釋說,「新」在於多個街區內開展智慧化建設,智能導覽、智能廣播進入歷史文化街區;「舊」則在於傳統建築工藝得以保存。
一批老匠人重現江湖,傳承弟子,夯土牆、草漿摸底等古法再現於新建築的建設中。福州市永泰縣職業中專開設古建築修復專業,培養一批本土手工藝匠人。
今天,徜徉福州十邑,特色歷史文化街區遍及福州各縣(市)區,處處古城流韻,蘊藉閩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