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依託生態優勢 促鄉村脫貧致富

【本報綜合報導】7月6日晚,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舉行。作為峰會的五個分會場之一,地處福建東北部的寧德市,再次吸引眾人關注。
寧德,曾是全國18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之一。經過30多年的發展,寧德脫貧攻堅取得豐碩成果,7.2萬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面脫貧,453個貧困村和6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實現「摘帽」,扶貧開發的成果吸引多個國家政黨考察團和駐華使節前來學習考察。
青山環抱,碧水奔流,廊橋飛跨,盛夏時節的寧德市壽寧縣下黨鄉風景如畫。

山清水秀的壽寧縣下黨村

在過去,位於閩東大山深處的下黨鄉,是一個無公路、無電燈、無自來水、無辦公場所、無財政收入的「五無鄉」,通往四個毗鄰鄉鎮都得徒步10多公里。這裡當年因偏遠封閉,被當地百姓稱為壽寧「西伯利亞」。
「過去我們下黨到壽寧走路要走一天。」下黨鄉原黨委副書記劉明華回憶稱,1988年建鄉之初,鄉里不通公路,沒有衛生院,村民常說有「三怕」:一怕有病痛,二怕養肥豬,三怕挑化肥,民眾南來北往全靠肩挑背馱,給農民的生產生活帶來嚴重制約。
如今,天塹變通途。從壽寧縣城驅車出發,沿著寬敞的公路行駛50分鐘,即可抵達下黨鄉。下黨鄉黨委書記項忠紅表示,現在進鄉公路就有5條,也有了到各村的水泥硬化公路;交通網絡的改善,給下黨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催生了一批民宿、農家樂和各種旅遊業態。
走進依山而建的下黨鄉下黨村,村內民居烏瓦黃牆、錯落有致,村中300多米長的村道上,民宿、農家樂等林立。現年74歲的村民王光朝,2016年將老房子裝修成別緻的茶室,在村道上開起一家「幸福茶館」。

晾曬茶青

「路越修越寬,遊客越來越多,人氣越來越旺,生活肯定會越來越好。」王光朝笑著說,茶館一年的營業額達十多萬元(人民幣,下同),希望通過茶館,把下黨的好山好水好茶,把下黨「幸福的味道」分享給四方遊客。
走在下黨古村落,熙熙攘攘的遊人在這裡遊玩,喝手工茶、嘗農家菜、購農產品,體驗烏金陶扶貧工坊、提線木偶戲、廊橋技藝、時光郵局等文化旅遊新業態,流連忘返。據統計,2020年下黨接待訪客20多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600多萬元。
茶葉,是下黨鄉的支柱產業,也是農戶的重要收入來源。近年來,下黨鄉創新推出全國第一個可視化扶貧定製茶園,創立「下鄉的味道」共建共享公共品牌,定製茶園面積達1060多畝。
壽寧縣滴水緣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理事長王菊弟說,定製茶園讓下黨村每斤茶青年均價格從2.4元增至10元,每畝茶園收入從2000多元增加到6000元。
2020年1月,下黨鄉立足本地資源稟賦優勢,引導全鄉10個行政村的合作社聯合成立壽寧縣滴水緣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以「合作社+基地+農戶+訂單」的形式,為社員提供產、供、銷一條龍服務,持續做優做強茶產業。
王菊弟稱,茶企以市場價向茶農收購茶青,盈利後再按市場價20%的溢價返還給茶農,2020年有609戶社員獲得64.6萬元銷售溢價收入。
依託生態和產業,下黨村的定製茶園、曹坑村的葡萄、楊溪頭村的油茶、下屏峰村的臍橙、上黨村的高山蔬菜、西山村的錐栗……下黨鄉「一村一品」的格局逐步形成,昔日的偏遠「五無鄉」舊貌換新顏。2020年,下黨鄉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7289元,10個行政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均達10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