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客!白眼潛鴨首現廈門

【本報綜合報導】端午期間,翔安張埭橋濕地一隻白眼潛鴨成了廈門鳥圈明星。據瞭解,這是閩南地區首次記錄到白眼潛鴨,廈門市觀鳥協會推測,它可能遷徙途中遇到極端天氣,離群後飛到廈門。
「很奇怪,這個季節『鴨』應該都飛走了。」8日下午5點多,張埭橋紫水雞巡護隊隊員郭強在張埭橋濕地內巡查時,遠遠望見一隻栗黑色的水鳥,在水庫西南角「自嗨」——時而凌波微步,在水面上輕踏濺起一排水花;時而登上水中殘枝,昂首挺胸伸展雙翅。
郭強靠近觀察,發現這只水鳥體圓頭大,一雙豆大白眼,在濃栗色頭頸的襯托下顯得炯炯有神,十分特別。「我觀鳥也有13年了,在廈門沒見過這種鳥。」郭強拍下照片發到廈門鳥友群,經辨認該水鳥為近危鳥類白眼潛鴨,是一隻雄鳥。
在大陸,白眼潛鴨繁殖於內蒙古、西北一帶,越冬於長江中游地區、雲南西北部,調查數據顯示數量較為稀少,在福建十分罕見,閩南地區還是首次被記錄。
廈門市觀鳥協會專家推測,每年4月中旬白眼潛鴨要北上遷至繁殖地,這只白眼潛鴨可能是在遷徙途中遇到大風等極端天氣,迷失方向,這才一路飛到了廈門。
廈門發現白眼潛鴨的消息傳開後,端午期間,數十名鳥友齊聚張埭橋濕地拍攝,其中還有人專程從福州、德化趕來。「上次這麼熱鬧還是3月份的事了。」廈門市觀鳥協會理事陳浩告訴記者,當下是廈門的觀鳥淡季,白眼潛鴨這位稀客的到來讓鳥友們度過了一個特別的端午假期。
廈門市觀鳥協會告訴記者,一般迷鳥來廈,短暫休息一兩天到三兩個月時間,恢復體力就會繼續自己的旅途,也有極少數留下來成為留鳥。紫水雞巡護隊隊員也一直關注這只白眼潛鴨的動向,目前不能排除是否還有其他白眼潛鴨一起來廈,在廈門繁殖成為留鳥的可能。但是,目前在廈門還沒有這類鳥類繁殖的先例,因此大概率推測這只白眼潛鴨在休息一段時間後,還會繼續往西北飛,尋找自己的大部隊。

【白眼潛鴨】

白眼潛鴨為深水鳥類,善於收攏翅膀潛水,主要以水生植物和魚蝦貝殼類為食。
在大陸,白眼潛鴨繁殖於內蒙古、西北一帶,越冬於長江中游地區、雲南西北部,在福建十分罕見。
據悉,白眼潛鴨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近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