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中歐班列開出第1000列

【記者蔡叔涓廈門報導】自2015年8月首列開行以來,中歐班列(廈門)在6月2日開行第1000列,可達12個國家30多個城市 運輸時間比海運節約三分之二,經濟效益多,達到多城市合作良性運行,助力推進區域經濟合作和貨運資源優化整合。
中歐班列(廈門)是在2015年8月16日開行第一列廈門通達歐洲的中歐班列,首列開行以來運營線路已開通中歐、中亞、中俄班列線路,可達波蘭、匈牙利、德國、俄羅斯等12個國家30多個城市。

廈門中歐中亞國際班列集貨中心正在調運貨物。

據廈門晚報報導指出,5年來,中歐班列(廈門)累計完成近8萬標箱、貨值超30億美元(含城際合作班列),貨物種類覆蓋電子、機械、日用品、食品、木製品等品類,細分產品超過千種,有力促進供應鏈和產業鏈「兩鏈」協調發展。
在全球疫情防控背景下,中歐班列已成為保障中歐貿易往來、暢通國際合作防疫物資運輸,保障國際供應鏈、產業鏈暢通,服務地方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重要物流通道。去年,中歐班列(廈門)累計開行273列,載貨24112標箱,總重量14.24萬噸,貨值9.62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7%、36%、59%和40%,各項指標均創歷史新高。

廈門中歐、中亞國際班列。(蔡叔涓攝)

同時,中歐班列具有安全、運量大、受環境氣候影響小及運價低等特點。以廈門至漢堡班列為例,該班列從廈門自貿片區開出,16天就能抵達目的地,運輸時間比海運節省三分之二,成為進出口貿易的新選擇。

廈門碼頭多個寫著繁體字的台灣貨櫃,是台灣話品界中歐班列運出。(蔡叔涓攝)

廈門海關支持開展過境業務助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改航換到通過班列進出口,進出境貨物、過境貨物與內貿貨物可混編運輸,實現臺灣、香港地區以及泰國、越南、日本、印尼、印度等周邊國家貨物共用海鐵聯運之便,貨物可海運到廈門,借道完成過境運輸,使得原本需要三四十天的運輸時間壓縮在20天內。

台灣製的電子產品、LED等產品走中歐班列時間更快速。(中評社 海涵攝)

5年來,中歐班列(廈門)開行了城際合作班列、開展出口拼箱業務、打通海鐵聯運路徑、開展跨境多式聯運、助力廈門企業「走出去」,發展格局已從通道優勢升級為通道經濟優勢,是「一帶一路」倡議推動全球開放合作的典型案例,發展軌跡呈現出創新、協調、開放等諸多特點。
在城際合作方面,廈門先後與西安、重慶等城市開展合作,實現多地政策聯動、貨源疊加。資料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中歐班列(廈門)通過城際合作方式發運295列、17954標箱、貨值約10.05億美元,助力推進區域經濟合作和貨運資源優化整合。